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其他

南信大发起!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成立

往期精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520】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在南信大上演超强辩手直博同济,看自律学霸脚踏实地的每一步5月22日上午,南京2023元宇宙应用共创大会暨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成立大会在南京市建邺高新区金鱼嘴基金街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理事长周明全,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武艳芳,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婷,我校校长李北群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200余名元宇宙技术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会议由我校科技处处长章炎麟主持。李北群说,南信大1960年应国家需求而生,60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气象行业、地方发展不动摇,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成效显著。2022年9月,南信大在全国首创元宇宙工程系,正是对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产业迭代升级、国家新兴战略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响应。近年来,学校紧抓发展机遇,以创新推动发展,通过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的深度融合,有组织地推动特色平台共建、优势资源共享。李北群表示,南信大有信心也有实力与合作单位共同建好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也相信平台将促进元宇宙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校地、校企展开更广、更高、更深层次的合作。袁婷表示,2022年2月,建邺区发起了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的元宇宙生态圈,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金融+数字经济”产业链。中国元宇宙应用创新平台的成立,将会对促进元宇宙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产生更加重要的意义,未来建邺区也将通过该平台进一步壮大元宇宙产业集群。她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迎接元宇宙的“爆发”,携手“建功立邺,到此莫愁”。王建华说,南信大此时牵头成立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很好地对接了政产学研用之间的需求,将会对元宇宙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他介绍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各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经验与成效,并表示将更多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创新,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会将给予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实现共创、共建、共享、共赢。随后,平台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邹荣金宣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复函。参会领导共同上台推动推杆,并举行揭牌仪式。会上,邹荣金代表平台发布建邺AR地图。南京市建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凌夏铭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潘志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北京七展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签署共建元宇宙实验室协议,向该实验室捐赠价值一百万元的宇宙技术开发软件。随后,谭建荣院士发表《元宇宙的内涵、特征与关键技术》主题演讲。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俊波、IEEE元宇宙标准委员会秘书长马忻、珠海普罗米修斯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分别作主题报告。本次大会指导单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由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主办,大会得到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的特别支持以及南京紫金山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大力协助。小龙说当下,元宇宙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全球头部科创企业的争夺领地,也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新增板块。目前元宇宙处于发展初期,各种相关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领域,亟需形成以相关领域专家为主体的行业组织,以促进沟通协作,整合资源以利于服从国家战略规划和实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直致力于元宇宙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为发展元宇宙相关产业贡献高校力量(点击查看详细内容)。学校充分发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率先为元宇宙产业发展进行学科交叉和教育资源整合,于2022年9月设立国内第一个以元宇宙命名的院系,并于今年4月在昆山成立了元宇宙智能穿戴研究院。学校相关团队发表了近百篇高水平论文和专著,陆续完善和推出了多个元宇宙应用系统,元宇宙睡眠、多模态交互VR实验、元宇宙博物馆等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据悉,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旗下设立的元宇宙创新平台。该平台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林科院、汕头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深圳邦创创投公司、南京链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建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被推选为平台依托单位。平台旨在有效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力量,强化组织赋能,加强数字经济与元宇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将主要围绕元宇宙社会生态、经济体系、社交系统、身份系统、生产环境、文化系统、法律系统、行业标准等方面展开工作。重点联合技术研发、法规伦理、商业模式和创投机构专家,协调元宇宙相关基础技术、商业形态与伦理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战略,推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元宇宙科技创新,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做出积极贡献。图文:林雯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江苏省关于本科生招生的最新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2023年5月21日
其他

【520】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在南信大上演

往期精彩超强辩手直博同济,看自律学霸脚踏实地的每一步10人!南信大首届“青年科技之星”气象部门2/3,他们是南信大人!“520”,似乎是充斥着粉红泡泡的一天不同的爱情故事正在上演而在南信大校园里也藏着相濡以沫与怦然心动在这里,有最美好的爱情故事诉说着携手并进的共同奋斗也诉说着长相厮守的浪漫缱绻吕继成x赵淑兰不辞青山,相随与共我为你赴千山万水而来,你许我半生幸福未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走过千山万水,看惯秋月春风他们的爱情,抵过了岁月漫长吕继成、赵淑兰是我校退休教师。吕继成是我校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在南气院学习生活的大学时光,是吕老师最珍贵的青春回忆。他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初期建设,“当时我们几个男同学拉着2吨多重的工具碾压跑道,一趟又一趟”,看着中苑主田径场一步步成型,“我们十分激动和开心”。1965年,作为南京气象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吕继成选择留校工作并担任了1965级农业气象及气候学专业的辅导员。1967年的夏天,他在东北的老家邂逅了赵淑兰老师,两人趣味相投,两情相悦,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开启了长达7年的异地之恋。鸿雁传书,见字如晤,每周一封的书信传达着他们彼此的思念。为了解决夫妻分居的问题,1974年2月,学校决定将赵淑兰调到南气院工作。赵淑兰为了将吕继成在农村的父母一同迁往南京,在县里多次奔波,终于在1975年1月一同迁往南京,全家得以团聚。就这样,赵淑兰离开家乡小学校长的岗位,来到南京成为了南信大宣传部的一员。在东北教书的经历,让她对一切人和事都充满了热情和关爱。她既要负责广播台的广播稿设计,还要充当各部门之间写作的“粘合剂”。“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也要尽力做好”。为更好地融入学生,吕继成和同学们同吃同住,一起上课、一起参加活动,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经常到吕继成家里蹭饭,即使当时家里条件也并不好,但赵淑兰每次都会拿出最好的食材招待学生们。学生们与夫妇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1960年入校学习到1999年退休,从学生到辅导员再到科研秘书、校办主任,岁月蹉跎,身份虽在改变,但不变的是吕继成为南气院无私奉献的一颗赤子之心。夫妻俩一起携手相伴走过了学校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南信大的成长与发展。1965级气候专业学生毕业48年后看望吕继成和赵淑兰“她既为学校服务,也是家里的后勤。”吕继成这样形容赵淑兰。随着岁月的流逝,赵淑兰的身体日渐不如从前,出门时吕继成会用轮椅推着赵老师,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她,从不会将赵老师一个人留在家里。“现在时间多了,我只想多陪陪她。”赵淑兰是吕继成攀登的支撑,吕继成是赵淑兰心灵的依靠和寄托。半世纪,朝朝暮暮,相偎相依。岁月可让青丝化白发,却磨灭不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李志强x张娜执手十年,宛如初见是相交的平行线,是你我相融的科研浪漫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并肩而立,携手并进我们来自同一个家乡我们一起奔赴下一场山海朝暮与年岁并往我与你一同行至天光应急管理学院的李志强老师与计算机学院的张娜老师在博士期间相识于一句互道的“老乡”,学生时代他们一路携手、理解;成家立业时彼此扶持、帮助,虽然二人的涉猎领域跨越巨大,但在每日的交流沟通之中,看似不可相交的平行线有了思维触发相交的灵感:“如果将生态学的知识与公共管理结合会怎么样?”学科融合的可能性,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与互助下熠熠生辉,最终也收获了预期的科研创新果实。李志强老师在二者融合下研究起特色生态社区,取得非常好的反响;张娜老师也获得吉林省优秀博士毕业生、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科技三等奖等荣誉奖项。一路携手十年,他们最终选择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专任教师与研究生辅导员。他们风雨同舟,砥砺梦想炽热不息。李志强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张娜老师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坚定教育初心理想炽热不息。这么多年,他们仍携手,看夕朝如序,岁月从容。朱家杉x高思楠爱意扎根,理想开花校服到婚纱,他们在这场爱情长跑中获胜青涩到成熟,他们在朝夕相伴中更加优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思却知其来,念念不忘信大八年共相伴,事业爱情双丰收毕业于大气物理学院的朱家杉、高思楠夫妇,从一见钟情到同频共振,从本科相遇到博士毕业求婚,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他积极上进,她秀外慧中,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彼此鼓励和支持,互相滋养和成长,成为彼此的大树。他们是恋人、是家人,更是人生路上的战友。八年时光如白云苍狗。读博期间,受疫情影响,两人一起申请赴美国公派留学的计划未能如愿,最终一个留在国内,而另一个前往韩国。“但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决心不会改变,”分开的日子里,每一次视频电话都变成了彼此的“充电时间”,给对方分享开心事,也会和对方一起探讨某个难解的学术问题。爱不是互相凝望,而是共同朝一个方向走去。同样的坚持和目标,让他们能站在对方的未来里。2022年,在高思楠的博士毕业之际,朱家杉在他们相知、相识、相爱的南信大校园郑重求婚,为八年的爱情长跑交上了完美的答卷。毕业后,朱家杉和高思楠定居广州,分别在广东省气象数据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工作。虽然日常工作交集不多,但他们延续了在南信大读书时的习惯,每天回家后都会互相分享工作任务、内容、规划、个人想法等,对彼此所承担的工作互相了解,做彼此的“铁杆外援”。不仅如此,在南信大积累下的丰富资源、厚重底蕴、自强精神也是他们未来前进路上的底气。钱宇x吴雪婧未来已来,并肩前行共同进步,顶峰相遇牵着手,并肩走学会尊重磨合,学会相互扶持好的人,好的爱让人温润圆满,让人平地生鲜花花草草都在诉说着,爱情的甜蜜他们是2020级管理工程学院研究生。如同一幅渐次展开的美丽画卷,从钱宇的一见倾心、默默陪伴、热恋追求,到吴雪婧的主动请教、慢慢接受、终被打动,再到两人双向奔赴、互敬互爱、共同进步,每一步都像是出自一本浪漫的校园爱情童话。在这童话背后,有着更让人触动的故事:钱宇坦言,在刚步入大学时他曾非常懵懂迷茫,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在学习方面也只是得过且过。而吴雪婧一直以努力勤奋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始终保持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在遇到吴雪婧后,钱宇为了更靠近她,便也更认真地面对学业。“她的存在不仅激励了我要更努力学习,我也从她身上学到好的品质和方法运用到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在这样的动力促进下,钱宇的成绩不断提高,最后在大四时以综合测评第二的成绩和第一名的吴雪婧共同保研本校。今年夏天,他们即将告别南信大,共同前往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让人羡慕的不仅仅是五年的爱情长跑,还有在爱中找到更好的力量。长路漫漫,他们会在更广阔的道路接着走下去。陈偲喆x崔文睿向海风许愿,在山巅并肩过往相伴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超强辩手直博同济,看自律学霸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往期精彩10人!南信大首届“青年科技之星”气象部门2/3,他们是南信大人!119/176升学!这个专业真行“国奖得主、专业第一、直博同济大学”“工科女生、参加多项科研、斩获多项专利”“校辩论队副队长,自动化学院辩论队队长、科协副部长”无数title加身的她是我校2019级自动化专业的梁越她淡然形容,大学一路走来还算“轻松”可她的努力,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律自信,“轻松”的背后是踏实与汗水梁越从小到大都是旁人眼中的“省心孩子”,这与父母从小对她的“放养模式”密不可分。因为粗心遗漏了重要的事,或是拖延导致作业无法完成,爸妈就告诉她:“没有人会一直督促你,要自己管控自己。”正因为尝过了拖延的“恶果”,才明白不自律的后果最终都要靠自己承担。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梁越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她会将每日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提前做好规划。“当你知道每天应该做些什么,效率就会提升,焦虑会减少。”正因为“被放养”,梁越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的未来。因为高中时对数理化就很感兴趣,报考大学专业时便选择了工科专业。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了一年后,她想学习更宽的领域,便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去了自动化专业。有了想要深造的打算,便早早定下了保研的目标。从小自律的生活,使梁越很快学会了如何支配大学零散的空余时间,上课坐在第一排、积极地和老师互动交流、坚持完成日常学习安排是她三年的习惯。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她都会泡在图书馆里,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我复习的秘诀就是看书,把教材看透。”梁越从书本入手从头梳理,将每一章都整理成清晰的笔记,可以对书本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理解与记忆。“我们大二有一门名叫《电机拖动》的课程,面对复杂的电机内部构造,书本课件上找不到详细的解释。”梁越说,于是她想到翻找书后的习题,从题目和答案中拎出对机器构造的解释部分,来解读图片和公式。沉下心来,用心去做,这是她保持高绩点的秘诀。入学到现在,梁越觉得一路走来感觉还算“轻松”。自信的背后其实是日积月累的准备与不骄不躁的心态;“轻松”是一个个泡在图书馆的日子,是不局限于成绩,踏实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大胆尝试,从“小白”进化到游刃有余在学长的介绍下,梁越大一就加入了“结合无人机的应急检测系统开发”项目,与团队一同参加“互联网+”大赛。作为竞赛“小白”,她从零开始摸索。该项目的亮点在于运用当时新颖的倾斜摄影技术,多角度勘探现场,以此保证更高效地进行灾后搜救工作。通过老师分享的资料与学长整理的技术文档,她学习了与项目相关的技术,同时研究答辩模式和技巧。最终,此项目获得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第一次“互联网+”之旅,为梁越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指导老师与团队学长学姐的指引下,她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第二年,梁越便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了项目的“火种”,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她成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项目专利的申请,印证了项目的创新性与其突出的应用前景。有了带队的经验,梁越以负责人身份建立了大创项目“基于MTN的暖通空调复合故障诊断”。为此她系统学习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理论课程,进行离散多维泰勒网模型的搭建与循环离散多维泰勒网模型的改进,并再次以一作身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经过两年的历练,梁越在竞赛与科研之路上越来越成熟。多维泰勒网实现故障诊断结构图大三时,梁越秉持着将专业运用于实际的想法,着手进行“基于机车协同的电力巡检机器人”项目,研究如何将无人机与无人车结合,协同完成巡检任务。为了实现机车协同控制,她们深入实验室动手实践,设计出一种分层式的分布式控制框架;基于EKF建立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将无人机的灵活机动与无人车的长续航有效结合。机车协同概念图此时,面对之前还未结项的“暖通空调”,她同时作为第一负责人统筹两个项目,一步一脚印地推进,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此项目最终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在此基础上,梁越作为第一作者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发表论文《基于机车协同技术的安防机器人系统设计》,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事件相机的自动驾驶装置”。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10人!南信大首届“青年科技之星”

往期精彩气象部门2/3,他们是南信大人!119/176升学!这个专业真行什么?听说南信大开设了求生技能课?为表彰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活力,同时对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有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作出表彰,5月17日下午,我校举行了首届“青年科技之星”汇报会暨2022年度科技工作表彰大会。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家出席大会。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大会并讲话,我校原副校长戴跃伟,各理工科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获奖个人(集体)代表共600余人参会。近年来,我校青年科技人才辈出,成为推动学校科技发展、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为了激发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学校开展了“青年科技之星”评选,主要针对全职在我校工作(含博士后)的尚未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的青年教师,男性候选人不超过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气象部门2/3,他们是南信大人!

往期精彩119/176升学!这个专业真行什么?听说南信大开设了求生技能课?未来无限,他是不被定义的“六边形”学霸!近日,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揭晓,气象部门3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奖章。其中,我校2003级校友、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张永婧,2004级校友、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副科长、高级工程师朱浩,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校友简介张永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10届气象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现任济南市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2010年7月至今,于济南市气象台从事天气预报、服务与管理工作。她刻苦钻研业务,预报质量始终位于全台前列,注重精细化预报服务,强化流程管理与业务优化。近年来主持或参与19项课题,主持的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数值预报开放基金项目《WRF集合预报在济南市精细化预报中的检验与释用》,获得2017年度山东省气象局研究开发与应用奖三等奖。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朱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011届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2011年6月毕业后入职安徽省气象局。朱浩是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气候论证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安徽省气象局中青年业务骨干。12年来,他坚守雷电灾害防御一线,并致力于雷电监测预警、雷电防护研究及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标准化制修订工作。先后获得“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中青年业务科技骨干”“安徽省技术能手”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母校,是他们前进的奠基石朱浩将南信大对于自己的意义定义为“母校是我追逐梦想的起点,更是远航的明灯”,正是在南信大严谨而又活泼的校园氛围中,朱浩一学就是七年。“我永远忘不了在气象楼学习和做实验的经历”,对于母校,朱浩感受最深的还是学校充分的实践空间以及无私给予他帮助的老师同学们。“比如我的导师杨仲江教授,还有肖稳安、王振会、张其林、郭凤霞、谭涌波和李祥超等老师,我可以一口气说出十几个。”在朱浩拿不准论文的研究方向时,杨仲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朱浩提供思路、把关论题,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建议,这让他受益匪浅。朱浩和导师杨仲江合影“在南信大的求学经历对我现阶段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朱浩在硕士期间攻读的是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众多的气象类实践活动为朱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学习的防雷和气象知识使他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灵敏度。“无论在业务还是科研项目上,我都更容易发挥专业优势。”除此之外,朱浩还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等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沟通策划、组织能力。朱浩汲取着南信大为他带来的营养,将人生的小树浇灌得愈发茁壮。朱浩采集土壤数据南信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张永婧,“当时学校的自习室,无论是晚上、周末还是节假日,基本座无虚席。”在课余时间,张永婧也会自学一些课外知识,方便自己理解运用。天气预报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却不容易。张永婧研究生期间师从王盘兴教授,“我的导师还有很多其他老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我至今都非常感谢他们。”张永婧本科学习的是数学专业,这为她攻读气象专业研究生乃至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她看来,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气象的关键,在南信大刻苦学习数学的经历,培养了张永婧敏捷的逻辑思辨能力。在气象专业读研后,张永婧把目光更多投向科研和竞赛,收获了累累硕果和奖项。张永婧在工作中能够快速找出天气的关键影响因素、找到相似过程中的不同点,“我认为这都得益于数学的系统学习。”张永婧参加预报竞赛立己达人这是母校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事理想与热情,是灵魂航行的帆与舵。工作以来,朱浩先后从事过防雷装置技术审查、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灾害风险普查等工作。每年汛期,朱浩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坚持战斗在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线,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气象灾害灾情,不畏艰难深入灾区调查。为保证灾害调查报告的时效性,朱浩多次加班至深夜,只为获得最准确的信息。他主笔撰写的《望江县“7.2”雷击事件调查报告》获时任省长批示,《南陵县“8.26”雷击事件调查报告》和《庐江县“8.19”雷电灾害调查报告》为地方政府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上的一些成绩,除了工作期间的不断历练,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母校对我们在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价值观上的培养”。作为安徽省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组(雷电组)组长,朱浩主编和参与完成全省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百余份,为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选址和趋利避害提供了技术支撑。“气象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做好基层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除了自学平时接触较少的地理信息数据相关知识外,朱浩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技术团队交流,“很多专家精益求精和刻苦钻研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我,这让我想起在南信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唯有努力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才不负前辈们的殷殷教导。”朱浩开展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工作朱浩进行雷电灾害调查参数现场测量工作中,张永婧越来越得心应手,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准确及时。2016年起,她开始为市气象台预报服务把关。她始终坚守一线,紧盯天气变化,成功预报了719暴雨、625暴雨、台风“烟花”、2021年初强寒潮等多次重大天气过程,受到各界的肯定。2017年,她入选“济南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也为济南市气象台荣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预报技能竞赛备赛期间,我在网上找到了不少南信大的讲课视频,特别是寿绍文教授的天气学原理和中尺度气象学,我听了几十遍,对记忆理解考试中的知识点非常有用。”在母校老师的激励影响以及自身的刻苦准备下,张永婧在大大小小的预报技能竞赛中连获佳绩,并在2020年代表山东参加第七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得个人全能第一名、预报专业知识一等奖、历史个例天气预报三等奖、预报分析与问答三等奖。于张永婧而言,即使离开了母校,母校仍然像一座灯塔,一个坐标,一盏指明灯,鞭策着她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努力,发挥优势、回馈社会。情系母校“这些年的变化太惊人了!”毕业这些年,张永婧也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动态。2017年,张永婧再次回到母校,“校园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各大场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级,打心底里为学弟学妹们感到高兴。”从东苑逛到西苑,张永婧还有点意犹未尽。“令我感到最惊喜的是,除了本身就是王牌的气象学科之外,其他专业也在齐头并进,南信大已经发展成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张永婧指导预报员开展研究自2020年以来,张永婧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多次开展网络直播气象科普,为公众和中小学生讲解预报制作过程、汛期气候特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深受欢迎,围观总数突破200万人次。“我希望以自己的阅历和见解,为更多人与气象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张永婧说,“也希望在更多的领域能看到我们的校友。”张永婧开展网络直播张永婧为孩子们讲授天气预报及防灾减灾知识“我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公众号,工作之余也会关注同事、同学、老师的朋友圈,翻阅一些关于母校的新闻和信息。”2020年底,朱浩曾作为授课老师参加了南信大举办的全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修班课程,分享和探讨了有关雷电灾害的预防知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园的环境变化真的很大,特别是中苑网红食堂、藕舫园。我们上学时只有鼓扬线和盐葛线,现在地铁还可以直接坐到东苑大门!”2020年朱浩在南信大与同学合影谈及自己毕业后看到母校的发展变化时,朱浩感慨道:“这十多年来,母校在软硬件建设、学科发展、科研成果和招生规模上日新月异。从入选‘双一流’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从加入世界气象组织水与气候联盟到WCRP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119/176升学!这个专业真行

往期精彩什么?听说南信大开设了求生技能课?未来无限,他是不被定义的“六边形”学霸!第9个!我校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伴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一波波喜报纷至沓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电信专业”)电信专业共四个班分别是电信1班、2班、3班和电信产业班毕业生共176人四级通过率96%、六级通过率85%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人次占专业人数比超过65%在2022年的考研中,117人被成功录取升学率(含出国)67.61%创电信专业历史新高大部分同学被双一流高校录取竞争并合作着他们是会玩会学的电信人“在我们专业,班级与班级之间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热门专业,平时大家学习都“非常卷”。“但大家更看重的是交流合作,互相传递学习资源、一起开展活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钱治城作为电信产业班的一班之长,扮演着“班班桥梁”的重要角色。在2021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钱治城与其各班班委一起搜集相关竞赛资料,及时向专业同学宣传、鼓励大家积极报名。“最终,我们班有十余名同学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其他班级获奖情况也很好。”为了提高整个专业的学习,学院组织了“三好课堂”的课外活动,邀请在难度较高课程中获得高分的同学作为学堂讲师,为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课后辅导。电信专业3班的王胥钢同学作为电路分析以及线性代数课程的佼佼者,多次参与讲堂担任课后导师,与大家分享经验,查漏补缺。“最开始教的是同级同学,后来也去教学弟学妹们线性代数,从过来人的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相长也帮助王胥钢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由点及面,由一小群人带动一大群人,最终大家共同进步,学习如此,其他活动也是如此。”作为校乒乓球队的一员,钱治城还在考研备战期间,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打乒乓球,以球会友。“大家一起活动可以充分调节状态,考试时我的状态比较平稳,最终上岸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辐射到专业的每一个学生。电信院本科生辅导员胡志红老师介绍,在考研期间,学院提供精细化考研服务,建立指导老师群和家长群,召开2023届毕业生考研复试工作推进会,积极落实学校和学院的复试指导方案,帮助学生做好复试和调剂,全力托举更多学生实现升学。学院多次开展考研慰问活动,用陪伴、祝福、支持帮助考研学子调整心态、坚定信念、全力冲刺。此外,学院还建立精细化档案,多措并举促进每名学生高质量就业。以赛促学,动脑更爱动手来自电信1班的王刚被整个电信专业公认为“竞赛之星”。大学四年,从院级、校级跨越到省级、国家级竞赛,他斩获大小十余项奖项。“庄建军老师给予了我们团队很多帮助,指导我把握系统开发的大方向、对作品的深化与打磨,并基于多年产学研方面的经验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此外,院内的其他老师们也在赛前的培训中提供充足的硬件器材、优质的解题思路,并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专业的竞赛氛围很浓厚,我在大一时就了解到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王刚说。为此,学科竞赛繁星班除了配备超强指导老师战队、定期开展培训外,还聘请了在全国电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长作为繁星班的班导,并定期开展讲座。院公众号也会经常推送介绍电子类学科竞赛的推文,分享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和心得,让大家对参加学科竞赛充满了热情。“学院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竞赛。”电信专业2班班长蒋明俊说。学院参与组建了藕舫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班,院内开设学科竞赛“繁星班”。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2019级电信专业学生中,斩获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36人次、省级奖项83人次,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30余项。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责任感、荣誉感、踏实认真”是董可雯担任电信专业2班团支书以来始终践行的三个主要关键词。“我认为团支书是班级与学院工作的纽带之一,工作质量可以直接影响班级形象乃至学院荣誉。”除了积极带领班级开展团学工作,董可雯还参与建立了班级“三人组队、队队成群”的学习小组,帮助同学们搭建桥梁、共同进步。专业课程学习之余,班级同学在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实现了校级荣誉全覆盖,省级荣誉人次104.7%,人均1.05项,并获得10项专利授权。2021年,电信专业2班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并获评为全校唯一一个江苏省“百强”团支部。在老师和同学共同拼搏的状态激励下,身兼分团委第二副书记的董可雯非但没有落下学习,反而找到了更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成功上岸哈尔滨工程大学。“我还记得在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前,班级里的同学组织了一个复习小组,大家都积极分享自己手中的学习资源,共同讨论学习方法、解答问题。”电信产业班的董文超认为,整个电信专业积极向上的氛围给自己提供了一条探索新知识的道路,也是自己得以成功保研最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电信专业3班也不遑多让。他们班诞生了“热搜男孩”“摄影达人”“工科学霸”,作为大学生融媒体中心的一员,袁萌带着持久的热情和创造力,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2021年的暑假,袁萌趁留校参与学科竞赛的空隙,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拍摄了南信大的独属夏景。“作为一个学疏才浅的电信人,稚晖君天马行空的想法以及扎实的技能永远是我全力追赶的对象。”考研上岸不是终点,他将保持热爱,继续奔赴星海。考研保研、出国就业我们都要!专业第二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什么?听说南信大开设了求生技能课?

往期精彩未来无限,他是不被定义的“六边形”学霸!第9个!我校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深造率77%!南信大“神仙班级”这样诞生……乘着入选全国201所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东风南信大求生技能体育课程已经开展了一学年被困高山怎么速降?心脏骤停怎么紧急施救?不熟悉的水域里抽筋了又如何自救?户外救援、障碍逃生、游泳救生、应急救治……这些技能可不只是“花花架子”有了这些技能,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或许就能保持冷静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跟着小龙一起走进南信大求生技能系列体育课吧~户外救援课近几年,伴随着户外探险等运动的盛行,出现了部分攀岩被困山上、遇到未知危险等安全隐患,了解户外救援的正确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南信大户外救援的课堂上,大家都可以学到什么技能呢?课程中,同学们正在学习安全带等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试着从较高的地方模拟被困高山时安全下山的方式。三步并两步,本来需要半分钟的下降路程,在受过训练的同学脚下,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布料摩擦的窸窣声,无形营造了紧张气氛,但同学们手不抖心不慌,有条不紊按照老师教的步骤进行。“上课时,我有一根绳子没系好,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按了一下,我一下子就失去了重心,老师在后面托住我才没有摔倒。”21级龙山书院的蔡菁阳在课上深刻掌握了每一种绳结的正确系法。“这门课对于安全锁和安全绳的使用教学、安全锁的朝向和设计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后讲解的,让我们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可以搭建整个保护系统,掌握更多高空救援知识。”蔡菁阳说。“这个课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习。”任课教师赵珊珊说。课上,老师会先教授如何使用救援器械,之后再请同学们具体尝试,做到学会且熟练使用装备。“面对危险时冷静的心态尤为重要,熟练掌握救援技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为正确展开救援奠定基础。”赵珊珊说。本门课的授课老师们也都是“持证上岗”,学校还为此配备了专业的设备,让课程更贴近实际情况。老师在课程中还会对某项技能训练让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考,例如没有安全带的时候可以用什么作为代替、有没有什么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也可以用作救援装置、没有专业装备是否能进行救援等等。“同学们借这些小细节进行思考,既拓宽了思维,也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实际情况。”障碍逃生课高空速降、负重越野、徒手救援,听起来是不是都非常高大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南信大体育课上学到哦!障碍逃生这门课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风云赛场的跑道上,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们蹦蹦跳跳。你没有看错,他们这是在练习障碍穿越。Get到这个技能,在野外遇到危险,可以为逃生节约大量时间。你信任你的同伴吗?在信任背摔这个项目里,你将把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队友身上,这考验的不止是同伴之间的信任,还有战胜恐惧的勇气,以及团队合作之间的默契。这在逃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障碍逃生这门课程是集野外求生技巧、体能训练、障碍穿越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其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能让同学们在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能够快速地脱离险境。由于课程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一经开设,便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运送伤员、火场逃生、保护重要部位、进行简单的自救等,这些技能太重要。”吉永士说,“课程也改变了我之前的一些错误认知,比如说一旦有突发情况保护颈部远比保护头部更为重要。”虽然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参与这门课的同学都非常积极。课堂上为了模拟真实情况,有同学假扮伤员。借助这种“情景再现”,同学们的接受度也更高。“这门课上学到的技能,让我在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更游刃有余地应对。”马乐说。游泳逃生课意外落水如何自救?游泳时抽筋了怎么办?同伴落水该不该去拉人?学校开设的游泳逃生课程,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们了解相关知识、熟悉游泳逃生技能。今天,小龙带你走进水雲方,直击游泳逃生课的现场~翻腾的水花里,会游泳的的同学像一条鱼儿一样,不会水的同学仍在岸边迟迟观望。“挥臂,蹬,收!”宋启桂老师正在逐一教同学们蛙泳的基本姿势。学习游泳,最简单的姿势便是蛙泳。光学会游泳还不够,如何在遇到危险时不慌乱,并能进行自救和救助别人,才是关键。在这门课上,老师会教你如何憋气一分钟,如何在水中保持镇定和平衡,即使是“旱鸭子”,也能在水中自救。“我对水下救援模块印象很深,这门课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对溺水者进行施救。”来自2021级大气科学的贾原同学表示,自己在课程中既学会了如何在水中救人,又学会了溺水后的正确呼救以及一些救援器材的使用。“老师教得特别好,我们也学得很快,好评!”贾原说。作为一项需要技巧性的体育运动,游泳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但是在游泳逃生这门课上,更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在水中自救,超级实用有木有!应急救治课该怎么帮助一个骨折的人?该如何抢救一个心脏骤停的人?应急救治的课堂上,所有同学都在认真跟着老师学习操作。“1001,1002,1003……”一个个数字被沉着冷静又有节奏感地报了出来。按压,松手,吹气,一整套CPR(心肺复苏术)的实施行云流水,能看出每一个同学的投入和专业。假人安妮的神色似乎也在进行着无声的鼓励。按压深度、数秒时间间隔都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救援的有效性。“我们课前先通过南京红十字会的公众号进行了基础步骤的学习,之后上课时老师进行了示范并当场对我们进行了纠错。”19级海洋科学院海洋技术专业的叶如涛表示,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他难得的一次经历,让他学习到如何在突发情况下科学应对,“这样就算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也能够临危不乱”。同样参加了这门课程的蔡菁阳说,应急救治是她一直想学习的课程,在了解到学校开展后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到AED的使用以及各种伤口的包扎,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全方位的学习了应急救治的相应方法和医疗仪器的使用,“当拿到自己的心肺复苏培训证书的时候,感到这些天的辛苦都没有白费,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开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他救能力。”课程负责人黄华明老师说。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有风险,如何处理受伤、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应急救治这门课程的核心是教授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及AED(除颤仪)的使用,此外有一些简单伤口、骨折之类的伤害的处理。在锻炼或是生活里,遇到有人血流不止、心脏骤停的突发状况,拥有应急救援的知识储备,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因此,同学们都百分百地投入课程中,专心致志掌握每一个急救要点,力图一比一“复刻”老师的动作。为了更好地教学,体育部的老师们也常规开展急救培训活动。不久前,体育部全体教师还参加了“急救教育讲师班培训”活动,旨在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应急救治能力,将更专业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保障。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未来无限,他是不被定义的“六边形”学霸!

往期推荐第9个!我校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深造率77%!南信大“神仙班级”这样诞生……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政策重磅发布!!!他的研究成果被CVPR录用发表多项专利与软著在竞赛中屡获佳绩担任院研究生会主席获得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他就是自动化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的吴泱一个不被定义的“六边形”学霸挑战自我,研究成果被CVPR高分录用近日,由吴泱担任第一作者的一项关于协同显著目标检测的研究成果,被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CVPR接收。吴泱坦言这是“意料之外的不意外”,因为项目时间非常紧张,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研究并产出论文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缓解了他的不安。不仅如此,吴泱对于规划进度安排以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都有了基本预判,心里有谱,让他的每一步走得更加稳妥。“飞速的迭代”是吴泱归纳出的“独门秘籍”,这是他在材料检索方面的小诀窍——浏览学习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可以最便捷高效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吴泱在项目早期跟多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协同显著目标检测的见解,不约而同地都收获了好评,因此导师宋慧慧也对吴泱抱有信心,“他的想法相当有趣,研究成果兼具独特性和实用性。”CVPR接收邮件除了自律高效和选择适用的办法,吴泱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起着推动作用。在他看来,负面情绪只会阻碍自己的前进,因此当自己灰心懈怠时,他只会留五分钟给自己emo,转而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吴泱的学术科研成果颇多,他以第一作身份被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第9个!我校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往期精彩深造率77%!南信大“神仙班级”这样诞生……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政策重磅发布!!!明天,63岁!这就是,南信大!5月1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3年1月1日到2023年2月28日的统计数据。我校数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这标志我校在该学科领域迈入了国际高水平行列,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新突破。目前我校已有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等9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内排名72位,这是我校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在数学领域,我校近十年共发表ESI论文880篇,总被引次数5164次,16篇论文入选顶级论文。近年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汇聚高水准平台资源,开展高水准科学研究,重要研究成果在《Trans.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深造率77%!南信大“神仙班级”这样诞生……

往期精彩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政策重磅发布!!!明天,63岁!这就是,南信大!中国气象谷,来了!挖呀挖呀挖……小龙挖到了这样一个“神仙班级”!升学深造率高达77%,位居全校第一四六级、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均超过90%让我们请出主人公——2019级遥感科学与技术国际班!他们孜孜不倦奔跑在同一片广阔蓝天友善、奋进、优秀、团结是这个班级公认的代名词跟着小龙的脚步一起走近这个神仙班级~超牛!闷声干大事的一匹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政策重磅发布!!!

往期精彩明天,63岁!这就是,南信大!中国气象谷,来了!这项榜单,全国第57!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我校体育馆举行。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矫梅燕,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徐韬,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亮,我校校领导李北群、周乃贵、韦忠平、陈海山、朱大梅出席大会。校长李北群说,今天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的举办让校庆日倍添光彩。作为气象行业特色高校,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气象科技产业的跃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发展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南信大勠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共同成长,为气象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同时,创造性地推动增设气象专业学位类别,倡导设置气象技术与工程交叉专业,在气象产业人才储备和专业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北群致辞林其坤说,气象科技产业作为未来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行业扩展性,拥有大量的细分领域,可发掘的气象服务市场非常可观。新区与南信大深化校地融合,精心谋划,强力推进,探索将高校气象学科优势和人才创新资源切实转化为推动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高标准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中国气象谷应运而生。真诚期待校地双方进一步携手共进、深化合作,开创校地融合共赢发展的新格局。林其坤致辞徐韬作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推介。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落户新区,激励更多优质企业生根新区,新区将在支持气象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气象总部企业集聚高地、加大气象行业上市扶持力度、培育气象领域创新发展高质量标杆企业、创建气象行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地、集聚气象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会展企业主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徐韬作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推介我校副校长陈海山发布南信大产业创新政策。为推进中国气象谷的发展,南信大将着力构建人才共引、平台共用、数据共享、模式支撑、校园开放的支撑体系。学校将与气象谷企业共享空天地一体化多源融合观测数据、30余个理工科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自主研发的南信大气候预测系统等。陈海山发布南信大产业创新政策企业代表、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通逵介绍了航天宏图的创业历程、发展现状和校企合作成果,表示对气象谷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廖通逵致辞创业投资基金代表、南京融泰华诚董事长毛辉期待从气象谷的产业集群中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双创企业,立足南信大深厚的科研基础,沿着产学研一体化路径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毛辉致辞校友代表、富景天策集团总经理张勇说,气象谷的建设吹响了中国气象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希望大家励精图治、大胆融合,为气象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张勇致辞许小峰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气象产业发展的政策途径、科技条件比过去更为优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气象产业总体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提升。他希望学校对标气象现代化的需求,践行产业系统创新思路,把积累多年的科技成果融入到各行各业的产业需求当中,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希望中国气象谷的发展能以气象科技前沿为引领,推动产学研高度融合,切实将中国气象谷打造成为国家气象产业自主创新与零碳服务的基地,打造全国气象服务创新的标杆。许小峰讲话随后,大会举行了“新气象”研究生奖学金捐赠仪式,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新向学校捐赠奖学金,副校长朱大梅为孙立新颁发捐赠证书。奖学金捐赠仪式会上还发布了罗京佳教授团队的“气候预测系统”、信大气象研究院的“精细化航空气象系统”。气候预测系统及产品发布数值预报——精细化航空气象系统发布最后,大会举行了南京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气象+”知识产权应用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揭牌仪式、气象产业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等系列揭牌启动仪式。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气象+”知识产权应用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揭牌仪式气象产业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据了解,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致力于建设“环高校创新圈”,打造“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相融合的“一中心一基地”创新生态,建设全国气象产业的策源中心和集聚中心。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气象谷已进入项目入驻的实质阶段。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已来”的中国气象谷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扫码下载《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END文字:方向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明天,63岁!这就是,南信大!

往期精彩中国气象谷,来了!这项榜单,全国第57!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知识竞赛首届比拼,邀你参加六十三载岁月峥嵘,厚德载物六十三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六十三载初心不变,持之以恒明天,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迎来63岁生日不论你身在何处不论你何时入校我们都是最骄傲的南信大人我们的南信大,祝您生日快乐!总有一段风雨兼程划满你的痕迹栉风沐雨六十三载,小龙邀请你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为了更有氛围感,横屏观看哦)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气象谷,来了!

往期精彩这项榜单,全国第57!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知识竞赛首届比拼,邀你参加1000万+,直聘教授!南信大高薪引才!“气象服务枢纽,智汇零碳云谷”以国际气象科学前沿为引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气象产业自主创新与零碳服务基地这里是——中国气象谷!
其他

这项榜单,全国第57!

往期精彩1000万+,直聘教授!南信大高薪引才!全省首家!省生态环境厅战略合作!在南信大,激扬青春!近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举行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周年总结大会。会议发布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报告》,其中公布了研究生培养单位贡献力TOP100排行榜。依据规模贡献、质量贡献、组织贡献和建设贡献四项指标分值汇总,对超过65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评价形成了贡献力排行榜。我校在排行榜中取得新成绩在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贡献力上位列57名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贡献力上位列38名培养单位规模贡献力上位列66名据悉,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创办于2013年,是全国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在读研究生的全国性赛事。全方位运行体系形成鲜明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品牌近年来,学校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有力抓手,致力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构建了以该系列大赛为主体赛事、以“学校主导、学科接近学院承办、相关学院协同”为竞赛组织模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的研究生学科竞赛体系。在此体系运行下,我校积极申办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总决赛、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无人机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等,已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品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和学校各种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极大激发了南信大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敢于挑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勇气。随着一次次“沙场练兵”赛风采,一批批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先后涌现,不断夯实着学校研究生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为青年搭建创新创业的舞台当前,学校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汇聚全校各类资源,强化跨学院、跨学科组队参赛,涌现出许多紧跟前沿科技、时代需求,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质量项目。在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方面,我校依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于每年3月启动全校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赛,并积极与国内领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开展战略合作,拓展企业赛道命题,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在备赛期间,学校组织开展多场专题竞赛辅导,全面提升参赛作品质量。在历届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一等奖获奖数已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前四。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方面,我校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于每年4月启动校赛,并经过竞赛培训、校赛选拔等环节,推选优秀学子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竞赛。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截止目前,我校共有637支队伍,2067名学生报名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特别是近5年来,我校在该系列竞赛中成果丰硕,其中,获一等奖及以上37项,二等奖57项。并于2021、2022年蝉联全国“研电之星”荣誉称号,2021年获全国“数模之星”荣誉称号,同时,学校先后获13次优秀组织奖。2023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已经启动,设有16项主题赛事。我校将继续加强组织引导,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力争在系列大赛中再创佳绩,推动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2023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部分素材:研究生部、研究生院编辑:陈璇责编:王晨羽审核:严常坤
其他

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知识竞赛首届比拼,邀你参加

往期精彩1000万+,直聘教授!南信大高薪引才!全省首家!省生态环境厅战略合作!在南信大,激扬青春!1
其他

1000万+,直聘教授!南信大高薪引才!

往期精彩全省首家!省生态环境厅战略合作!在南信大,激扬青春!来刷!NUISTers的花样五一朋友圈!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核心区域。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以及77个本科专业,并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连续两轮获得“A+”等级,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实力提升最快、师资最为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因拥有“温暖”“硬核”“活力”“包容”
其他

全省首家!省生态环境厅战略合作!

往期精彩在南信大,激扬青春!来刷!NUISTers的花样五一朋友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为孙韵点赞5月4日上午,我校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我校校长李北群出席协议签订仪式并讲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钱江,我校副校长陈海山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会议由钱江主持。这是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高校签订的首个战略合作协议。
其他

在南信大,激扬青春!

往期精彩来刷!NUISTers的花样五一朋友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为孙韵点赞新进展!南信大近期科研成果速览(2)四季初始,天上有云林间有雾,人间是春时光在此滚烫,热爱在此炙热在南信大,我们青春激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里跟着小龙走进南信大校园看这里的青年学子们如何为自己书写桃李争妍春盎然来这里,听一场校园音乐会大学的青春里应当有一场浪漫的校园音乐会在华灯初上之时在久违的人潮之中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沉迷席地而坐
其他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为孙韵点赞

往期精彩新进展!南信大近期科研成果速览(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感谢你,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481名同志(含追授1名)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团员的最高荣誉。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201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孙韵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孙韵发表SCI论文四篇,拥有专利一项、软著两项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第一获评2022年“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2023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在学业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同时孙韵投身志愿服务奉献自己的“星星之火”遨游数学世界,学业科研两手抓孙韵高中时就喜欢理科,向往理性世界的她也在大学时选择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起初,她只将听懂课程知识作为自己的目标,但随着深入挖掘数学的奥秘,她发现探索的过程其乐无穷。“当我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证明和公式,会发现不仅有趣,并且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孙韵说。面对艰深的数学公式,孙韵直面挑战,从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提炼出重点,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并整理成思维导图,并坚持每周复习回顾。在孙韵的不懈努力下,她保持了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并且在大三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专业课程之外,孙韵选择在科研中挖掘科学的魅力。大二时,孙韵加入了张志超教授的课题组。虽然加入的时间比其他同学要迟,但她抓紧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通过研读论文,推导公式来补充基础知识、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以勤勉赶上进度。一次次的反复修改使得孙韵对初次接触的论文写作软件使用越发娴熟,也对课题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最终撰写的4篇SCI论文全部发表,其中一篇刊登在高质量期刊《Optik》。重走红路,党旗所引即是心之所向中学时,孙韵就作为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大学之初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始终注重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孙韵主动组织队伍,重走红色足迹。在云南省陆军讲武堂里,身临其境感受那些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访韶山毛泽东故居,向伟大的革命领袖者致以崇高敬意;登锡矿山,再听红军传播革命火种,宣传北上抗日主张的难忘故事;走进天津省平津战役纪念馆,研读汇聚于此的基层思想教育和战前培育史料;在苏州历史博物馆,追溯红色记忆、观看苏州革命的相关影视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除此以外,孙韵还带领队伍采访了革命烈士钱素凡家属和身经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游志明同志。“课本中无法记载的历史场景逐渐还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久久回荡在耳边。”社会实践结束后,团队撰写了题为《传承薪火,共筑伟梦》的实践报告,并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省奖,入围国赛。重走红色足迹在校期间,孙韵还多次获评“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2022年经学校推荐,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志愿如星星之火,以微光点亮世界孙韵给别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热心肠”,同班同学来请教知识点时,她总是尽自己所能将解析过程讲得简单易懂。复习备考时,她会主动询问室友是否需要帮助。“既然我自己听懂了,那为大家讲解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更何况讲解对我来说也是再一次的复习。”抱着这样的想法,孙韵成立了一个学习帮扶小组,积极带领班级同学钻研课程难点,提高专业学习水平,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孙韵还在校科学与技术协会任职。从刚入门的“小白”到担任校科协外联部部长,最开始只能帮助学长学姐处理简单事务,到如今能够牵头组织与其他高校校科协联谊,收获颇丰。她独立完成了近20次的策划案撰写,组织“挑战杯”宣讲会26场。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她将志愿服务延伸至校外,服务社会。入学三年来,她定期探访社区养老院,并进行志愿服务,为超过40余名社区工作者和独居老人提供帮助。虽然做的都是最轻松的事情,但每一次活动结束内心都很温暖,“感受到自己能给爷爷奶奶们带来快乐”。疫情防控期间,她献身第一线,帮助家乡街道社区协调物资分配,宣传防疫知识。“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乎其微,但当我们都参与其中时,涓流终将汇成大海。”孙韵说。盘城养老院志愿活动社区疫情志愿者孙韵坚信“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成为她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脚踏实地学习到探索科研道路,从服务同学到心系社会,孙韵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在科学的海洋里不断汲取营养,开拓创新,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星星之火”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END快来给南信大官微设“星标”啦!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文字:周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杨梦歆责编:李依娜审核:林雯
其他

新进展!南信大近期科研成果速览(2)

往期精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感谢你,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全国仅10项!我校获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在学校各部门、学院,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我校科研成果产出持续取得良好成效,我们继续选登1-3月部分科研成果与大家分享。01计算机学院数字取证研究团队陈北京最新成果在IEEE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往期精彩“感谢你,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全国仅10项!我校获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本科专业,+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蝉联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考[2023]7号)精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继续在江苏省内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选拔和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我校就读。一、招生范围具有参加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资格的江苏省考生。二、招生计划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计划不超过我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具体以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我校总体招生计划数为准,各专业招生计划根据报考人数确定)。三、招生专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及代表性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向考生开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专业、与大院大所联合培养专业、与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国家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等优势专业。本年度招生专业最终以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专业设置如下: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限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地理或化学二选一首选科目历史再选科目不限备注1.与大院大所进行联合培养: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学校2018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联合培养,2023年起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模式如下:学生单独编班,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指导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联合培养的学生中,择优选拔20%的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与知名企业进行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腾讯实验班)、通信工程(华为实验班)、软件工程(海康威视实验班)、信息安全(奇安信实验班)、供应链管理(京东实验班)。学校与知名企业共建各类实验班,实验班实行“双师引导+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实行双导师制,由国家杰青、特聘教授等担任学业导师,由企业资深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设立“一流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到相关企业不少于两个月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学科交叉能力和强化实践能力;采用“科教协同+国际交流”训练体系,学生由导师带领参与科学研究、企业项目、学科竞赛、双创训练等,支持学生参加国际间互访交流、短期培训、学术会议等;制定“以生为本+政策护航”服务体系,制定实验班奖助政策体系,择优选拔20%的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四、报名条件具有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的综合素质优秀的江苏省高中毕业生,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感谢你,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往期精彩全国仅10项!我校获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本科专业,+3!《学习时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4月26日上午我校2019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沈飞鸿同学在明基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总时长4-5小时共捐献2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南京市第149位、江北新区第1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拯救一个素未谋面的小生命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2019年,大一的沈飞鸿第一次看到献血车进校园,从没体验过献血的他抱着一种尝试的念头,主动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此后的四年间,沈飞鸿参与献血17次,共6700ml。获得无偿献血证17张,江苏省三免卡,获得2021年南京高校无偿献血二等奖、2022年南京高校无偿献血三等奖。在医护人员的介绍下,沈飞鸿了解到成分血可以大大提高血液的利用率,他希望自己的血液可以更好地被有需要的人使用。在通过了一系列的检查化验之后,沈飞鸿捐献了成分血。捐献成分血与捐献全血的过程不同,沈飞鸿需要持续地接受抽血、提取血小板、回输生理盐水的过程,大约两分钟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往复经历90至120分钟结束。在一次捐献成分血时,沈飞鸿偶然看到了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于是,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有机会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并提供捐献移植等。他希望可以为他人的生命提供自己的力量。“如果能够刚好匹配到一位患者,让我能够拯救TA的生命,我觉得这是缘分,也是我应该做的。”沈飞鸿说。2023年3月,沈飞鸿接到了血站医务人员的通知,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很开心也很坚定,希望能够成功完成这项捐献。”因为在此之前,沈飞鸿已经接到过两次血液配型成功的通知,但均因种种原因最后没有进行捐献,他倍感遗憾。但这一次,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共同奔赴这项伟大的小事业虽然有过十余次献血经历,但沈飞鸿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因为手臂有了移动,导致事后胳膊出现了浮肿和淤青。看到沈飞鸿有一些局促不安,医护人员便细心为他包扎和观察。此后,沈飞鸿也更加注意献血时的细节,既帮助别人,也保护自己。献血时,沈飞鸿不仅遇到同龄的大学生,也有很多年长的前辈,他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抽时间来献血,这份大爱让沈飞鸿动容。“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社会上还有更多更善良更无私的人再奉献,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沈飞鸿说。这份的经历给了他启发和力量,他更加坚定地为这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沈飞鸿的家人十分支持,也不免担心和紧张。在沈飞鸿详细地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意义以及并不会对身体的造成伤害后,他们才放下心来。在得知沈飞鸿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他的辅导员严心田表示,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沈飞鸿是个踏实低调的学生,他多次参加无偿献血,也常通过志愿活动帮助别人。”严心田说,“许多同学知道沈飞鸿同学的事迹后都觉得很受鼓舞,都希望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4月21日,沈飞鸿正式办理了住院手续,每天早晚都会各打一针动员针,白天会有常规的量血压,晚上睡眠时会有护士来进行抽血检验。从接到通知到住院准备,沈飞鸿只把捐献造血干细胞当作稀松平常的一次献血经历,并没有因为未知和捐献的意义赋予这个过程过多的压力。4月26日,沈飞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当天,学院和校团委的老师们还特意去医院看望慰问了他,为他大爱无疆的行为点赞!上午捐献下午答辩,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沈飞鸿是一个喜欢探索,富有好奇心的人,他总是会对未知抱有期待,也不乏主动尝试的勇气。不仅是献血,作为通信工程的学生,他对软件方向前沿的热点非常关注,总是走在热点开发的第一线。沈飞鸿喜欢通过做模型、看动漫、健身等点滴的小事调节自己的心情。他从高中开始就喜欢拼装模型,“做模型的过程是枯燥的,但是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最后成功做出来的那一刻,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沈飞鸿就完成了三个MG高达、一个RG高达和三个SD高达模型的制作,每个模型因难易程度不同会花费四五个小时到二三十个小时不等的时间,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耐心与毅力。健身也被沈飞鸿视为一种放松解压的方式。每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在闲暇之时,他就会做一些健身运动。经过一番汗水的挥洒,学习的焦虑便自然消散,为他当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是一个低调、慢热、清醒、温暖的人。”沈飞鸿的舍友说,如果不是辅导员老师告知,很多同学甚至都不知道他经常无常献血,并且做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住院的日子里,沈飞鸿还在同时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决定在医院完成毕业论文数据处理与答辩PPT的制作。“比起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影响,我更关心的反而是毕业论文。”沈飞鸿打趣道。在4月26日上午结束捐献后,沈飞鸿下午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参加毕业论文的预答辩。在他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小事,“有人需要,那就出手相助,不必多言。”流动的鲜血连接着沈飞鸿和陌生人,他想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在疾病和死神面前也有一份浪漫。患儿的家属给沈飞鸿写了一封感谢信,“孩子还那么小,还没有好好地看过这个世界”“当得知配对相合的消息时,我们喜极而泣”“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感谢你心存大爱,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看到这封信,沈飞鸿也忍不住流泪了。“如果说参与捐献是一种善良的话,我认为这种善良应该是一种常态,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END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文字:张亦宁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全国仅10项!我校获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

往期精彩本科专业,+3!《学习时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光明日报》刊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4月22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202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上,对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进行了颁奖。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廖宏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多尺度大气物理过程对我国臭氧污染影响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该项奖励的一等奖。据悉,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于2003年首次颁发,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以其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今年是这一奖项第20次评奖,2022年共产生一等奖10项,二等奖45项,科普类奖1项。近十年,我国大气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对公众健康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威胁,还会作为大气氧化剂导致二次颗粒物生成。该项目针对我国臭氧污染成因、臭氧重污染应对和长期减排策略制定的重大需求,以主要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聚焦如何量化多时空尺度大气物理过程对臭氧污染影响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在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下,项目团队通过多年科技攻关,创新性地构建了定量评估技术方法,时间上从天气尺度、年际尺度、到长期气候变化,空间上从局地尺度到全球尺度,系统地量化了多尺度大气物理过程对我国臭氧污染的影响。项目取得的具体成果一、识别了导致臭氧重污染的典型天气条件及影响机制。获得了华北和长三角臭氧污染天对应的典型天气型和主导气象要素,构建的臭氧污染天气指数能够预报80%以上的臭氧污染天。二、揭示了气象条件对臭氧年际变化的影响并量化了不同自然源排放的贡献,明确了大尺度气候因子的作用机制。发现风速、温度等通过影响输送和化学生成来主导我国臭氧的年际变化;发现了夏季风、ENSO与臭氧污染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三、量化了历史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臭氧污染及输送的影响程度。揭示了过去三十年历史气候变化使我国东部臭氧增加约2–8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本科专业,+3!

往期精彩《学习时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光明日报》刊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世界读书日,听听南信大人的读书故事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经济”和“医学信息工程”3个专业全部成功获批。至此,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和审批的专业总数增至80个,覆盖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等9大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江苏,服务全国,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数字经济”专业秉承“数据赋能、多链融合”的思路,围绕“数字经济+数据科学”和“数字经济+行业数字化”的特色方向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数字经济分析、数字业务优化、商务智能决策、数字治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培养新型医工交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致力于以现代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方法创新解决临床医学难题,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基础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背景,而且融合现代医学、专业医疗诊疗装备工程及仪器等于一体。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能够更专业地服务于社会生产需求,更精准地适应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的需求。纵深推进“四新”专业建设聚力培养一流卓越本科人才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与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四新”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加快专业优化调整,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与学科体系,聚力培养一流卓越本科人才。纵深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坚持“以本为本”,大力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强化专业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教学基本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3年,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会计学等3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安全工程、法学与应用化学等1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应用气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环境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持续开展专业优化调整。专门制定并发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优化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21〕107号),精心研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指标》,坚持重点发展、扶持发展和竞争发展的专业优化调整原则,遵循“扶新、改老、支重、扬优、退劣”的专业优化调整策略。对优化调整后的专业,实施重点建设,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成效显著。全力构建“三位一体”专业认证体系。持续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加强顶层谋划、协同联动、持续改进。积极参加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理科认证12个大类3级标准的制订工作,主导制订大气科学类专业一级、二级、三级通用标准;同步推动应用化学等参加国际认证。材料物理、环境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以及软件工程12个专业通过认证;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全面深化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光明日报》刊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

往期推荐世界读书日,听听南信大人的读书故事@全体NUISTers,第九届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精彩来袭!开放的南信大,更美丽!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感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过去30年对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培训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日前,世界气象组织相关负责人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祝贺设立在该校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并称赞“南信大的贡献,展现了中国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责任担当与主动作为。”“中国的‘双一流’大学,必须是日益开放的国际教育市场上的全球参与者。”南信大校长李北群说,作为一所高水平行业性地方高校,南信大通过国际化集聚各方资源、突破发展壁垒,以国际领先带动国内一流,打造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南信大范式”。形成海外一流人才引培“新生态”国际化之路,南信大已经走了60多年。在新的发展阶段审视自我,“深度国际化”更是学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的“制胜引擎”。半个月前,欧洲科学院、芬兰科学院院士蒙塞夫·加布伊教授刚刚签约加盟南信大“海外院士工作站”,未来将与南信大在信号、图像处理分析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这是自2018年南信大成立江苏省首个“海外院士工作站”以来,吸引的第20位海外院士。“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南信大通过“海外院士工作站”着力打造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聚集区。此外,南信大还拥有百余人的长聘外籍教师队伍。2020年,塞浦路斯的叶夫吉尼克斯教授来到中国并加入南信大大气环境生态效应团队。来校不到一年,他和学校冯兆忠教授合作的文章就被《科学》期刊正刊选为一周亮点进行推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活跃的科研大国,而且非常重视科研合作,更容易出大成果。”叶夫吉尼克斯说。“引育并举、内外并轨”,坚持引进与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两条腿走路,学校教师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一流学科专任教师国际化比例达90%。“一流师资成就一流大学”,学校通过开辟高端人才引才渠道、搭建海外人才集聚平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施“PI制”团队管理模式等举措,形成海外一流人才引培“新生态”。近五年,学校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900多人,其中海外高端人才318人,国家级人才数量五年增长290%。探索“在地国际化”新路子“是雄鹰,就当乘长风破万里浪。”该校雷丁学院大四姑娘杨钦兰在国奖答辩讲台上自信地说。最近,她接连收到了9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雷丁学院培养的四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近99%,深造率近90%,成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的生动样本。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南信大通过引进成熟、先进的国际化人才教育教学资源,与本土优质资源不断融合,打造出“中外融通,国际同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南信大与外方高校共建教师资质认证体系,推行“能力驱动、分步推进”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五步闭环、四级联动、中外协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雷丁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现场评估,成为参评单位中唯一获得7年免评估的单位。作为“全国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和首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南信大学历留学生总规模居江苏高校前列。来自世界七十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编班上课,营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国际化氛围。“引进来、挖出来、融起来”,学生在本土也能与世界接轨,并且接受与国际一流高校同质等效的国际化教育。学校设立“优课计划”,邀请海外院士、国际知名专家等联合讲授通识课程;培养和鼓励学生参与本学科前沿研究,设计海外实习、体验及文化感知项目,鼓励中外学生合作完成;完善保障学生参加海外经历的机制和政策,完善海外成绩认定、学分转换、补考、奖学金资助等问题,国际化要素贯穿“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我为主讲述“中国故事”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几位来自南信大的实习生正在紧张地帮忙筹备第十九次世界气象大会。2021年10月,南信大与世界气象组织签署协议,每年可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世界气象组织担任青年初级官员,选派学生作为实习生在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和区域协会工作。两年来,学校共选拔了三批学生赴世界气象组织实习。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新的核心项目,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不久前还在南信大设置了支持单元,在多个气候领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领域开展研究,并服务于未来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七次科学评估报告。该项国际科研平台落户南信大并非偶然。该校廖宏教授、周波涛教授等作为主要作者深度参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撰写;罗京佳教授团队研发的南信大气候预测系统,是国际上唯一逐月滚动更新并可以提前2年预测结果的系统,被全球多个机构采用并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成果展。自199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在南信大设立以来,学校越来越多参与到全球科研攻关与国际组织事务中。目前,中心已为全球158个国家培训了4500名各类气象水文人才,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学校还构建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校园—中国节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提供全球24小时不间断教学服务。“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多内容上实现‘深度开放、高度融合’,打造‘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才能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该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说。👉报道链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苏雁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学习时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往期推荐世界读书日,听听南信大人的读书故事@全体NUISTers,第九届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精彩来袭!开放的南信大,更美丽!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李北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桥头堡。高校要主动担当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把牢正确方向,厚植人才家国情怀。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要把牢“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教育引导师生胸怀“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人才自主培养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通过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政治文化。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整合地方革命史资源、红色校史等资源,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使命担当,不断激发师生爱国情怀。塑造学科品牌,建强人才培养载体。高校要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引领作用,以重点学科群为支撑,注重细分重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建设更加完整、多样的学科体系。新增设置一批急需紧缺专业,限制压缩一批饱和过剩专业,交叉融合一批新兴特色专业,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整体竞争力。拓宽学科边界,引入边缘学科知识,建成学科基础重整、交叉融合、前沿拓展的一流课程群。牵头制定优势学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面向学科前沿,促进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等深度融合。多元分类培养,打造拔尖人才高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培养结构和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深度的学习和研究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多元直录、多维选拔、动态调整,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加强专属学习环境的资源配置,引进行业资源,建设优质课程,编写优质教材,推进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提升课和个性化选修课体系改革。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以科研创新训练、国际化培养等为载体提升拔尖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效能,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领跑者”潜质的行业拔尖人才。积极探索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之路,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延伸复制,让学生在感知前沿科技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和能力。通过大类培养、书院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专业学位培养机制改革等引领高校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提升。创新引育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强化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面向全球“靶向引进”人才,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大胆改革创新人事政策,探索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构建多元分类人才评价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内环境,筑牢人才“蓄水池”。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共同参与人才选拔和培养。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等,组建两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导师团队,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领衔国际交流,拓宽人才世界眼光。具备世界眼光是高水平人才典型的共性特征,坚持开放式办学是提升高校自主培养人才水平的重要路径。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式办学新格局。鼓励教师获取海外一流大学教师资质,推进国际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推动师生参与国际组织实习,提升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领导力和全球竞争力。依托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院士工作站、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承办国际高端会议,深化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发起国际科学合作计划,提升学生科研水平。👉报道链接: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来源:学习时报编辑:梁瑞娜责编:王晨羽审核:林雯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世界读书日,听听南信大人的读书故事

往期精彩开放的南信大,更美丽!全国第26名!南信大学子再创佳绩!身手不凡,他们用武术风骨展现“信大武魂”!春风浸书香,阅读正当时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书籍与大脑交汇出奇思妙想是火花,也是热爱回首2022你是否走进图书馆品味经典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全体NUISTers,第九届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精彩来袭!

往期精彩开放的南信大,更美丽!全国第26名!南信大学子再创佳绩!身手不凡,他们用武术风骨展现“信大武魂”!为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使命要求,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倡导人人阅读,提高信息素养,时值“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图书馆特别举办“书香为伴,青春同行”第九届校园读书节活动,热烈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活动主题以书香为伴,与青春同行活动时间2023年3月——6月活动对象全体师生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精彩又有趣的活动吧!主题展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书展为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使命要求,图书馆将在读书节期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书展。书展内容包括:《复兴文库》丛书27卷共195册,习近平治国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书籍。展出时间:4月—5月展出地点:图书馆1楼大厅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观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广大同学爱党爱国精神,图书馆将在读书节期间精心挑选一批高质量影片开展主题观影活动。展出影片包括:《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伟大的历程》《复兴之路》等。活动时间:4月—5月放映地点:图书馆5楼放映厅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放映目录请关注图书馆网站和海报。讲座沙龙活动名称时间名家对谈“《民谣》与《日常的弦歌》:乡村少年和大学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开放的南信大,更美丽!

往期精彩全国第26名!南信大学子再创佳绩!身手不凡,他们用武术风骨展现“信大武魂”!就业“话”选择,24场直播教你如何选专业!3.18-4.18暖阳和煦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全国第26名!南信大学子再创佳绩!

往期精彩身手不凡,他们用武术风骨展现“信大武魂”!就业“话”选择,24场直播教你如何选专业!李晓岑:在科学技术史的纵横空间里上下求索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喜报传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校五位参赛同学均获奖位列全国高校奖牌榜第26名在该项赛事实现新突破国赛获奖,历史突破众所周知,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The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身手不凡,他们用武术风骨展现“信大武魂”!

往期精彩就业“话”选择,24场直播教你如何选专业!李晓岑:在科学技术史的纵横空间里上下求索30周年!这是全球最活跃的WMO区培中心内外合一,形神俱现一招一式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就业“话”选择,24场直播教你如何选专业!

往期精彩李晓岑:在科学技术史的纵横空间里上下求索30周年!这是全球最活跃的WMO区培中心《Science》正刊发表我校最新研究成果我想选择的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这些专业以后能从事什么工作?我可以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各学院各专业的培养路线及升学就业去向我校隆重推出“职场归来话选择”24场系列线上直播活动深入讨论在职场选择中如何帮助高三学子更好地选择专业师长,构建起一个学校的筋骨多位大咖共同解读专业选择和培养特色名企HR,为24场直播注入活力职场归来,现身说法从南信大走出来的校友们分享丰富的职场经验4月21日—5月28日相约云端一一为你答疑解惑!点击大图查看直播场次、时间安排这里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星月为伴,梦想化为现实风雨兼程,终将到达彼岸崭新广阔的平台已徐徐展开这一切,只“位”你来快来给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啦!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素材来源:学生工作处文字:周宏怡编辑:高莞悦责编:王晨羽审核:于晓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李晓岑:在科学技术史的纵横空间里上下求索

往期精彩30周年!这是全球最活跃的WMO区培中心《Science》正刊发表我校最新研究成果斩获普林斯顿、牛津、康奈尔等世界名校全奖博士offer,她是如何做到的?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推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节目。其中,关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一纸千金》节目由我校法政学院、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成员李晓岑教授讲解。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关于从中华民族科技史的角度探源中国造纸术的研究之路,李晓岑已经走了30多年。李晓岑在《一纸千金》节目讲解有学者评价李晓岑的科研成果是用脚走出来的。从莽莽高原,到大漠戈壁;从叠叠群山,到千里沃野。李晓岑田野调查的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份。他或许是目前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田野调查做得最多的学者之一。李晓岑在滇南参加考古发掘厘清“浇纸”与“抄纸”体系,将中国造纸术发明时间推至蔡伦造纸前250年科学技术史是一门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和系统化进程的学问。它的任务是揭示科学技术与各个社会领域之间历史互动关系。可以说是一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学问。李晓岑善于在蛛丝马迹中发掘历史埋藏的“彩蛋”。李晓岑在俄亚大村调查蔡伦造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不过,在学术界关于中国造纸起源的争议由来已久,并逐渐分为“西汉时期已经存在造纸术”和“东汉时期才有造纸术”两派。李晓岑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发现,中国造纸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浇纸法,一种是抄纸法。早在蔡伦造纸的250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浇纸法造纸术,并在西汉早期进入初级加工阶段。李晓岑在贵州考察手工造纸李晓岑对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瑶族、纳西族等几个云南主要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田野调查中,李晓岑敏锐地发现浇纸法造纸工艺与通常的传统造纸工艺存在截然不同的区别,当地人也完全不知道两种造纸法存在。李晓岑顺藤摸瓜,把其他省的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手工造纸调查了一遍,同时对东南亚和日本的手工造纸进行实地调查。传统造纸的两个体系缓缓在李晓岑面前揭开面纱。李晓岑做金相实验大量的田野调查之后,李晓岑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分析考古出土的西汉“纸”,发现它们具备浇纸法造纸的所有特征。此前,这类“纸”因为不符合抄纸法工艺而不被认同。因此,西汉时期出现的“浇纸法”造纸术才是中国最早发明的造纸方法。这一成果在国内最权威的考古类核心期刊《考古》上发表。李晓岑的研究成果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推至蔡伦造纸前250年。从气候看中国文明变迁,为历史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几十年来,李晓岑在科技考古、传统工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笔耕不辍,不断为科技史研究贡献力量。紧盯理论前沿,厚积薄发而又大胆创新是李晓岑摘得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的秘笈。李晓岑在江川考察青铜器李晓岑发表在《西北民族研究》上的成果引起广泛关注。与以所有制为核心的传统历史观不同,李晓岑认为气候是影响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与技术的二重变奏是影响古代华夏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李晓岑与白族张锡禄教授在大理考察古代遗址很早,李晓岑就开始关注古气候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大约距今四千二百年前(即公元前2200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全新世气候变冷事件,古气候学称之为“4.2千年事件”。此次气候变冷事件持续贯穿了整个公元前22世纪,这也导致氐羌等游牧民族由以瑷珲-腾冲一线为划分的“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持续向东南和西南方向迁徙、扩张,并不断融入农耕民族之中。2015年李晓岑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讲课李晓岑认为,以“胡焕庸线”为界,气候原因导致了华夏文明中心从北向南呈扇形推进,对政治和军事走向产生影响,并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和文化问题。这一认识将赋予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研究一种全新的视角。丰富“心脏地带”理论,探索建立稳定世界秩序新路径听过李晓岑《古代科技文献》课的学生都会感叹他对于古文献的熟悉。时至今日,李晓岑每天还是会抽出时间阅读文献。他的书包中经常放着一本厚厚的文献。“要以欣赏的心态阅读典籍,文献要常看常新。”李晓岑表示。李晓岑与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学术交流这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也离不开坐得冷板凳的定力。艰辛的付出让李晓岑不断拾取科技史王冠上的珍珠。但是,他从未满足止步。他的视野一直投向更高的挑战——理论拓展。近年来,李晓岑将研究视角投向了气候与“心脏地带”。李晓岑访问雪堆白工匠2019年8月,李晓岑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气候与“心脏地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他们从气候的视角重新修正了麦金德“心脏地带”理论,提出由于北半球寒冷气候的影响,全球共有两个“力量的自然位置”,并形成“北大西洋”与“心脏地带”两大地缘力量,为在地缘政治重新抬头的背景下建立稳定世界秩序新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今,只要时间允许,李晓岑一定会出现在位于揽江楼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指导学生、实验研究、组织讨论……李晓岑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在他的带领下,我校科技史研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国11所具有科技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之一。李晓岑正依托我校一流学科资源,向着“气候与人类文明”研究继续攀登……李晓岑与他在南信大的研究生个人简介、李晓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级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监事。主持1个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管理项目),2个国家社科基金,以及10余项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论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评审专家,首届文化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评委。组织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北极看世界》百期系列讲坛主持人,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8部。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文字:于杰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30周年!这是全球最活跃的WMO区培中心

往期精彩《Science》正刊发表我校最新研究成果斩获普林斯顿、牛津、康奈尔等世界名校全奖博士offer,她是如何做到的?璀璨科技星丨科技活动月即将开幕!4月14日,第50期多国别考察暨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活动在我校举行。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19个国家气象水文部门负责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林其坤,江苏省气象局局长于波,以及我校校领导李北群、周乃贵、胡明保、韦忠平、金自康、陈海山、马嫣出席。活动由副校长马嫣主持。体育馆一楼,WMO区域培训中心成果展现吸引了来宾与师生驻足参观。在播放了南信大国际教育培训宣传视频,中外学生合唱《一起向未来》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张祖强表示,今年恰逢第50期多国别来华考察以及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这是中国气象国际友谊桥梁的两座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30年来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持续传授知识、传播理念,创新教学、打造精品,用心用情教学、展现友好开放精神,日益成为各国气象部门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他说,在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各国对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日益强烈和多元化,希望南京区域培训中心继续为WMO战略计划和目标做出贡献,提升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气象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发展,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共同助力全球防灾减灾事业。林其坤介绍了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生态的举措,近年来,新区和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深度开展合作,深度构建双碳治理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南信大与江北新区双方同地相处、同心同向,特别是共同建设了“中国气象谷”这一政产学研用窗口基地,标志着校地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他说,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不仅搭建了学术科研交流的阵地,凝聚了气象教育事业迈步向前的动力,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期待培训中心未来能够汇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培育更多气象领域的拔尖人才,为地区、国家和为世界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杨树兵说,作为高教强省,江苏深刻把握机遇与挑战,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与此同时,江苏高教的优势和实力也吸引了国际组织的关注,今天大家欣喜地见证了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他说,着眼未来,我们要发挥更大作用,勇担更加重大的气象国际教育使命,为全球防灾减灾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要汇聚更多资源,打造更加优质的全球气象教育品牌,为全球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教育、人才、科技支撑。要促进人文交流,与更多国家探索构建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和人文交流形态,推动构建全球教育发展新格局。佩蒂瑞·塔拉斯对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三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说,过去三十年中,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在全球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提升发展中国家气象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在WMO教育培训网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塔拉斯说,WMO是联合国中第二个成立的专门机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大力支持WMO建立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网络,这将对观测预报网络和人力资源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他期待中国气象教育培训在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塔拉斯还介绍了WMO近年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分享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数据。最后,塔拉斯感谢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过去三十年间对WMO的贡献,并希望中心在未来创造新的辉煌。校长李北群就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和我校相关工作作报告。他表示,国际化是南信大的办学品牌和靓丽名片。通过30年的建设,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全球学员覆盖范围最广、质量名列前茅的区域培训中心。他说,建校60多年来,南信大为全国气象行业培养了70%的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高山和海岛、极地和戈壁,沉得住、留得下、干得好。当前,学校着力构建更加多元的国际教育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和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主体作用,努力建设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拓展深化更多国际科研合作,推动了南信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学校全球教育培训国际影响的不断彰显。未来,南信大愿与各方携手谱写更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追梦故事,为促进全球气象事业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会上举行了塔拉斯题词赠予仪式,题词中写道,“世界气象组织衷心祝贺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感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十年来在国际气象培训领域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特别是为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杰出成绩,展现了中国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责任担当与主动作为。”本次多国别考察团中,有11位成员曾经在我校培训中心进修,校领导为11位成员颁发荣誉校友证书。他们一一回顾了自己与南信大的点点滴滴,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祝福学校和中心越办越好!最后,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30周年成果展启动仪式举行。第50期多国别考察团各位代表,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有关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参加。延伸阅读1993年5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区域培训中心”,是WMO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区域培训中心,同时也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区域培训中心之一。2012年中心获批成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唯一的培训中心。成立以来,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南信大办学优势,紧贴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培训优先需求,持续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优质的气象培训服务,推动全球气象预报水平、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中心已成功承办210余期国际培训项目,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学员5千余名,学员主要来自于各国气象、地震、环境、新能源技术、减灾救灾等部门的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众多学员已成为各国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目前中心项目主题覆盖气象预报及公共服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气象部门管理等领域。2020年以来,中心还建设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专题讲座、课程课件及专业电子书等在线培训资源300G,持续推动国际培训资源分享,助力在线教育与培训。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文字:严常坤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Science》正刊发表我校最新研究成果

往期精彩斩获普林斯顿、牛津、康奈尔等世界名校全奖博士offer,她是如何做到的?璀璨科技星丨科技活动月即将开幕!名师云集,联培拔尖班+1!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干旱事件频发,这其中,有一类发展迅速、预见期短、强度大、破坏性强的干旱——“骤旱”也愈加频繁与强烈。骤旱是否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又是由何种原因导致的?科学家们给出了答案。4月1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袁星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刊发研究长文,指出在过去64年中,全球干旱正在经历由缓旱向骤旱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显著相关。未来,迅速爆发的骤旱将成为全球增暖背景下干旱的“新常态”(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6301)。该文章被选为同期亮点成果。该文章被选为同期亮点成果突发性强、强度大、预见期短,骤旱难以及时应对一般而言,干旱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气候现象,主要由大尺度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引起,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强度和范围上的最大值。但在异常高温和降水极度亏缺的共同作用下,通常会造成局地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在数周内即发展至重度干旱,干旱学界称之为“骤旱”(flash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璀璨科技星丨科技活动月即将开幕!

往期精彩名师云集,联培拔尖班+1!“就”在明天,3000+优质岗位虚位以待,“职”等你来!《中国气象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期刊中心、图书馆、校科协共同主办,各学院承办的第五届科技活动月将在4月15日开启。这将是一场面向全校师生的科技盛宴,旨在大力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助力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营造科研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良好学风活动期间将呈现哪些内容?各类精彩活动又将何时开始?让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重大学术会议PART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斩获普林斯顿、牛津、康奈尔等世界名校全奖博士offer,她是如何做到的?

往期精彩名师云集,联培拔尖班+1!“就”在明天,3000+优质岗位虚位以待,“职”等你来!《中国气象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近日雷丁学院2019级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杨钦兰同学收到了包含普林斯顿大学全奖博士、牛津大学全奖博士在内的九所世界名校offer她曾获得国家奖学金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江苏赛区)一等奖在SCI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并取得了雅思7.5分、GRE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名师云集,联培拔尖班+1!

往期精彩“就”在明天,3000+优质岗位虚位以待,“职”等你来!《中国气象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美景遇名言,收获双倍美好!“信”好遇“建”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联培拔尖班正式开班了!4月11日下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联培拔尖班开班仪式在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千秋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姚富强,安徽建筑大学副校长闵杰,华为江苏政企总经理付岩,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绩,我校校长李北群、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仪式。仪式由胡明保主持。李北群说,南信大自诞生之初起就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动摇,近年来学校努力践行新时代大学的政治使命,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勠力而为,聚焦拔尖人才培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表示,联培拔尖班优秀学子“群英荟萃”、院士大咖“名师云集”,希望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两校团队能够紧密融合,再造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再造知识体系;联培学子勇担家国使命,再造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期待同学们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同频共振,共同成长。李北群讲话闵杰回顾了近年来两校不断推进合作的过程。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创新路径,共建联培拔尖班,是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苏皖两省高水平合作的实践举措。双方通过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这一载体,优势互补、携手向前,将合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安徽省教育厅发文支持两校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等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鼓励联培拔尖班的学子们砥砺奋进,逐梦远航,开创属于自己、属于未来的新征程。闵杰讲话姚富强院士对两校首届联培拔尖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演进,大国博弈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必须要有“底气”,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志存高远、矢志报国,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求;二是不怕困难、追求卓越,锤炼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品格;三是严于律己、修身立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寄语同学们,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相信未来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的风彩”。姚富强院士讲话李北群向校内外有关专家颁发了学业导师聘书和班主任聘书。颁发学业导师聘书颁发班主任聘书会上,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管委会主任刘佳介绍联培拔尖班情况。南信大华为班学生代表王曦明同学、联培拔尖班学生代表周静同学依次发言。这个联培拔尖班,什么来头?2023年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安徽建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示范区。双方围绕本科拔尖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师资队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3月14日,两校与华为公司签约共建ICT学院。3月22日,两校正式签署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协议。联培拔尖班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由安徽建筑大学面向全校大一理工科类专业学生选拔组建,共计87人。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习中心”育人理念,利用优势学科专业平台,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按照“卓越化、国际化、个性化”要求,实施小班制、导师制,培养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就”在明天,3000+优质岗位虚位以待,“职”等你来!

往期精彩《中国气象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美景遇名言,收获双倍美好!一等奖!宝藏戏剧社演绎舞台思政课为助力毕业生选择更适合的职业给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我校携手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将于4月12日开展江苏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暨百校联动系列招聘活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春季专场招聘会180+企业,30+国企、3000+岗位招聘涵盖IT电子、机械自动化、化学化工、行政文秘等多个行业招聘会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4月12日(周三)13:30—16:30地点:东苑篮球场招聘会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南京市学生联合会承办。欢迎同学们把握机遇积极参会,应聘心仪单位扫码获取招聘会信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招聘会活动中来,本次“百校千企万岗”2023年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活动,重点选了13家优质企业直播荐岗!参加直播单位名单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中国气象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

往期精彩美景遇名言,收获双倍美好!一等奖!宝藏戏剧社演绎舞台思政课颜值与才华齐“舞”,她们是全国艺体冠军!今天,《中国气象报》刊发了我校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特将全文转载如下:气象史研究推进气象现代化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美景遇名言,收获双倍美好!

往期精彩一等奖!宝藏戏剧社演绎舞台思政课颜值与才华齐“舞”,她们是全国艺体冠军!宣传片里的“斜杠青年”,用汗水写下“最闪亮的答案”乘兴而起览卷中春意正浓,偷得半日闲拥清茶,余味留香徜徉书海浮沉,悦纳风雅这里是南信大校园里草木皆画、活力盎然藏匿于那些名句的美好与这诗意的校园撞个满怀朝朝暮暮,与你相逢这些校园美景,会让你想到哪些名句?点击图片,看看你与小龙是否不谋而合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收听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点击校徽查看名言尽兴而归所期不过相逢所求岁岁安澜执书一卷,看风月无边这是名句中的南信大是我们爱着的家快来给南信大设“星标”啦!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点击阅读原文或者回复“名言海报”即可下载高清原图文字:刘翱雪
其他

一等奖!宝藏戏剧社演绎舞台思政课

往期精彩颜值与才华齐“舞”,她们是全国艺体冠军!宣传片里的“斜杠青年”,用汗水写下“最闪亮的答案”驾好“三驾马车”,南信大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近日,2022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灼目戏剧社的原创短剧《想念大先生》从33所高校的64部剧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2022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合照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22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以下简称“大戏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举办。本年度“大戏展”以“强国有我、不负重托”为主题,共有33所高校、64部剧目申报展演。10部长剧、15部短剧、3部戏曲入围终评展演。我校推报的原创作品《想念大先生》获得一等奖,该作品由非艺术专业学生表演。我校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史恒、沈伟峰、郭宏赛获得“指导教师奖”。源于思政,坚守育人初心《想念大先生》围绕李大钊先生生平事迹展开。剧中大学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带着对李大钊先生的尊崇与疑惑,在梦中与李大钊先生相遇,进行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表达了对李大钊先生的仰慕。该剧借鉴中国戏曲“跳进跳出”的表演形式,在戏与梦的空间交织中,以情景再现、“现场”经历的方式,让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一个共产主义者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最终完成思想上的升华。大梦方醒,大学生不再迷茫,面对新时代的使命召唤,他发出了“想念您,大钊先生”的深情呼唤!《想念大先生》剧照戏剧表演的灵魂是沟通与交流,它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想念大先生》由商学院团委书记史恒创作并担任导演。作为长期从事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他常面临学生提出的各类思想问题,《想念大先生》的故事原型就来源于真实的学生困惑。“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思考是十分珍贵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他鼓励同学们与他进行深入交流,正是这场师生思想的碰撞,开启了这部剧的创作。史恒与学生谈心谈话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戏剧思政”育人模式逐渐构建起来。2017年,灼目戏剧社成立,每年固定培养30余名学生演员,原创了《曾祖父的战争》《难忘沂蒙俺的娘》《为千万人吾往矣》等红色故事主题戏剧,《“最后”一课》等就业选择主题戏剧,《愚公移山》《故乡的“新”路》《曾子杀猪新传》等文学经典改编戏剧,《英雄的淬炼》《重器铸魂》《断刺》等英雄人物主题戏剧。灼目戏剧社的成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方位的锻炼与收获。从登台表演,到热爱戏剧,成员们通过表演,在性格塑造、意志磨炼、团队合作、气质培养等方面都显著提升。2021届毕业生王天宇为灼目戏剧社第二届成员,现今在复旦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他认为“在灼目戏剧社的表演经历,激发了自己将表演能量转化输出为双创竞赛的想法。”2019级的刘楠将戏剧比作一把刻刀,认为它既能篆刻出历史厚重的肌理,又可以描摹出生活真切的触感,“表演的经历帮助我向外观察世界,向内探索自己的心灵。”《曾祖父的战争》剧照《断刺》剧照灼目戏剧社的辛苦付出也获得了业界专家的认可。《爷爷的故事》获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校园情景剧大赛特等奖;《英雄的淬炼》获2021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短剧组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校园情景剧大赛特等奖;《难忘沂蒙俺的娘》荣获2021年“逐梦青春跟党走”剧本“飒”和创意海报征集活动剧本单元优秀作品奖;《英雄的淬炼》荣获2020年第四届江苏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微剧征集展播大赛三等奖。左右滑动查看获奖证书光辉灼目,锋芒出自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好的戏剧呈现离不开每一位演员的全力以赴。“大戏展”为所有江苏高校热爱戏剧的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汇聚了各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同台竞技。作为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与艺术专业院校的作品进行比拼,不花费大的气力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秉承着“做戏,我们是认真的”核心宗旨,灼目戏剧社成员不仅在学习和科研上精益求精,也始终坚持把表演做到极致。特邀表演老师李子轶为灼目戏剧社成员上表演课为筹备此次展演,灼目戏剧社选配经验丰富的演员阵容。商学院朱首全同学已是第六次出演李大钊先生一角,回忆第一次排练,他感慨道:“第一次登台的时候紧张得手都不会放,需要一遍遍地去感受、尝试、重复才能慢慢领悟表演的要义,一个动作重复几十遍也是常有的事。”出演《想念大先生》中男主角的吴义凯同学,也是灼目戏剧社“戏龄”长达五年的“老”成员,他坦言,表演是一门耗时耗力的艺术,在尝试和磨合中他学会了将学习中的专注投入排练,将排练中的激情用于学习。另一位“元老级”成员晁海洋是法政学院的研究生,她认为做热爱的事情不会觉得辛苦,“成百上千遍地练习台词,不仅是为了塑造好角色,也在无形中对自我的语言表达和面貌进行了新的塑造。”成员进行肢体训练指导《想念大先生》排练当表演落幕,听到《想念大先生》在“大戏展”的舞台上获得当晚较高分时,晁海洋与主演们在江苏大剧院后台流下激动与不舍的泪水。她说:“大家为了舞台共同努力,这是热爱最纯粹的样子,因为有这些珍贵的奋斗记忆,我在未来追梦路上也不再犹豫彷徨。”本次演出是晁海洋在南信大的最后一次登台,今年夏天,她将结束南信大的七年时光,走上社会舞台。回首此程,晁海洋说道:“戏剧只是一个起点,对生活和戏剧的热爱将一直在路上。”左右滑动查看灼目戏剧社活动图片从热爱戏剧,到逐梦戏剧,戏剧社成员们的脚步不止于此。来自2021届管理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沈承琰是灼目的第二届演员,成功圆梦上海师范大学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他跨考戏剧专业研究生的原动力就来自灼目戏剧社,沈承琰感慨道:“非常感谢在灼目戏剧社的时光,如果没有灼目,自己或许不会坚定地踏出这一步。”在戏剧社的“大家庭”中,收获的不仅是一段经历,更重要的是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克服了恐惧和压力,勇攀高峰,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戏剧追梦人。扎根校园,厚植校史情怀《想念大先生》这类兼具情怀、深度的短剧作品,离不开南信大浓厚的戏剧氛围。灼目戏剧社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探寻校史文化,做有南信大特色的校园戏剧”的初心。为此,戏剧社成员对诸多校友、退休教师等进行了采访。围绕校史文化,灼目戏剧社以我校77、78级校友在南京气象学院的求学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同窗岁月
其他

颜值与才华齐“舞”,她们是全国艺体冠军!

往期精彩宣传片里的“斜杠青年”,用汗水写下“最闪亮的答案”驾好“三驾马车”,南信大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一“网”无前,挥动青春!踮起脚尖,美丽身姿跃然场上展开双臂,明朗笑容昭示自信她们来自——熠熠闪光的南信大艺术体操队她们用汗水雕琢美丽用坚持铸就成功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中我校艺术体操队取得了集体项目五级棒第一名集体项目五级徒手第二名个人项目球第五名个人项目带第七名的好成绩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国家级健将——邹立娇教练(三排左二),领队——陶燕(三排左一)第二排从左到右依次是:谢茹芸(雷丁学院)、陶茜(数学与统计学院)、秦嘉励(计算机学院)、杨静怡(雷丁学院)、万芊(计算机学院)、徐思奇(商学院);第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曹垚(艺术学院)、樊星姿(龙山书院)“她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公主”我校艺术体操队的主教练是邹立娇老师,她曾作为专业队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全运会冠军以及国家级健将的称号。邹立娇在我校任教近20年,自校艺术体操队2017年成立以来,她便全身心投入到校艺术体操队的发展工作当中。校艺术体操队一周至少训练三次,邹老师会根据队员们各自的情况精细布局全年、阶段及赛前的训练计划,保证每一节训练课的质量。疫情严重期间,队员们以为训练就要暂停了,“没想到邹老师戴着口罩也会坚持给我们示范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体操队的凝聚力,这里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雷丁学院21级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谢茹芸说。在谢茹芸眼里,邹老师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老师每次练习都能发现我的核心弱点,一语中的,告诉我怎样改进。”既让有特长的同学有所发展,也会关注每个人的弱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像很多瘦腿、背肌、压脚背的动作,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成功率,也很适合补差。”
其他

宣传片里的“斜杠青年”,用汗水写下“最闪亮的答案”

往期精彩驾好“三驾马车”,南信大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一“网”无前,挥动青春!“天有可测风云”,王会军院士解锁气象奥秘!奋楫笃行,将时光凝结成最闪亮的答案青春正当时,他们出镜宣传片实现艺术的坚守与传承含章未曜,为的是找寻到最纯粹的自己未来不设限,他们双双斩获国奖探寻人生千万种可能20级数统院信计嵌入班的刘泽丰和19级长望学院国科大联培班的张沁旖,是我校招生宣传片《最闪亮的答案》的两位主角,也是今年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可称之为门面和实力双担,实至名归的“六边形战士”。宣传片中的刘泽丰宣传片中的张沁旖(右一)刘泽丰语融艺彩新万象,言绘立己新征程语知万象,传播信大声音谈及参与宣传片拍摄的经历,刘泽丰回忆起当时试镜的场景,“当时特别多同学过来试镜,看着竞争对手数量庞大,压力真的不小。”层层筛选之后,刘泽丰在一众试镜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宣传片的男主角,大气自信的形象自然为他加了不少分,干练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舞台经验更是制胜法宝。刘泽丰自大一加入大艺团,担任过20余次校级以上的朗诵主持活动,也参与多项市级和省级的诵读类比赛,曾代表南信大接受南京日报红色高校列车专题采访,这些积攒的舞台经验让他形成了稳健的台风,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镜头,也是他能被一次次优中择优的关键。回忆起与大艺团的点点滴滴,刘泽丰用“蜕变”来总结。大艺团的环境影响刘泽丰坚持练声,进行身材和形象管理,大一更是坚持每天健身,饮食讲究营养搭配,如今担任语言团的副团长,从每周参加例训到带新生例训,刘泽丰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他对语言团的热爱,“希望加入大艺团的同学都能得到正向反馈,成为更好的自己。”理性思考,钻研未知风云综合测评连续两年专业第一,专业课成绩均95+,刘泽丰是妥妥的“实力担当”,他喜欢主动跳出“舒适圈”,多次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产品研发以及科研,他所带领的家庭生活消费碳减排意识与行为调查报告项目,在校级省级与国家级竞赛中都获得了奖项。团队项目受到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多家网站转载。截至目前,总浏览量达到50W+,受到社会好评。大二寒假备战美赛期间,线上交流模式、“压榨”式生活作息和0经验的基础,都成为前路丛生的荆棘,“我当时完全抛却了假期这个概念,所有的作息时间都和在校时相同,和队友磨合与导师沟通,一遍一遍地构建、推翻、完善,可以说是枯燥和折磨的一段日子,但是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之后再想起那段时光,我会觉得,值了。”无畏困难,迎难而上,团队首次参赛就一举拿下美赛二等奖。数学建模于他而言,不仅是科研能力的提升、模型知识的积累、竞赛成绩的收获,更让他领略了大千世界的风云万象。用语言承载梦想,用奋斗编织未来,刘泽丰将国奖看作对过去两年辛苦耕耘的肯定,但更是开启下一阶段的旗帜,“在大三大四两学年中,我也将继续砥砺奋进,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刘泽丰在国奖答辩中讲道。张沁旖科学与艺术的追寻者于艺术海洋中徜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十三级、芭蕾舞五级、钢琴十级、书法十级、声乐七级,这些都是张沁旖对艺术的执着,“永远不要抑制自己的热爱”。不设限,没上限,艺术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张沁旖自大一加入大艺团舞蹈团,多次参与校庆典礼舞蹈节目,出演招生宣传片等各类视频,编创舞蹈作品,艺术伴随着她的生命内核一起悄然生长,为生活源源不断地注入着内驱的力量。专业课、竞赛科研占据了张沁旖的大三生活,但看到学校里新成立的音乐工作室,她还是选择加入,和学弟学妹们一起,与音符文字对话,感受情绪的呼吸。“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遗憾、懊悔、没来由的低落,这些坏情绪总会在夜晚袭来,将人裹挟其中难以自拔,但在张沁旖的眼中,这些蜂拥而至的情绪也正是灵感的源头,最终会变成一串音符、一段旋律,是在迷茫和挣扎中伟大的自我救赎。溯自我,致广大,丰盈精神之树的长青。开一场属于自己的live,是张沁旖藏在心底的大大梦想。于科学宇宙中探索怀着对未知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张沁旖将目光锁定在科研方向,跟随导师在太赫兹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太赫兹已经成为了世界各科技强国抢占高频段通信技术制高点、谋求新一代通信领先地位的技术手段。”科研之路,玉汝于成。在导师指导下,张沁旖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同时申请省级、校级大创项目各1项。“人尽皆知的解法不是我的首选,我更倾向于另辟蹊径。”在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张沁旖喜欢带领团队以创新型的方法建立模型,完美主义+细节控的她不会放过一处瑕疵,她的团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在专业学习中,张沁旖有三分之一的课程得分95分以上,其余均在90分以上。谈及学习方法,张沁旖坦言,跟着自己的节奏走,不要随波逐流,“我就是个夜猫子,在晚上学习效率更高,所以不会强迫自己早起。”面对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张沁旖在期末复习时会选择看书-构建框架-刷题三步走,完全掌握理解,这也让她在人才济济的长望学院连续两年专业第一。“科学与艺术具有永久的美丽,是两个没有终点无限的世界。”张沁旖在2022年暑期参与了夏令营与预推免,获得了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多个高校offer,最终选择前往复旦大学进行深造。展望未来,张沁旖将继续在科学与艺术的道路上探索更丰盈的生命,激扬学术,砥砺人格,向理想迈出坚实步伐。刘泽丰和张沁旖以科研为遒劲有力的枝干,将人文艺术之花绘满枝头,他们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站在国奖答辩的讲台前,致力于成为综合性人才。在学校“嵌入式”和“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中,他们有更多实践以及开拓眼界的机会,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他们在班级中分别担任班长和团支书,在生活上关心同学,学习上分享经验,在南信大走过的每一年,都充满对青春真挚赤诚的热爱。大学之大
其他

驾好“三驾马车”,南信大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

往期精彩一“网”无前,挥动青春!“天有可测风云”,王会军院士解锁气象奥秘!极端气候“狂飙”,能预知吗?【编者按】
其他

一“网”无前,挥动青春!

往期精彩“天有可测风云”,王会军院士解锁气象奥秘!极端气候“狂飙”,能预知吗?1金2银,3次破记录!众所周知,网球是优雅的运动可以同时体验到场地开阔感和个人竞技感奔跑在网球场上时常会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快感我校网球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致力培养同学们的奋进意识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也努力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团评比中网球俱乐部荣获了“五星级社团”称号下面,跟着小龙一起走进这个大集体吧!关于我们,网球爱好者集结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球俱乐部成立于2019年,前身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球社团。网球俱乐部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群体活动,为校内外网球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活动平台。网球俱乐部同时承担校内群体竞赛工作,并与网球课程班互为补充,扎实提高同学们的网球水平,为校网球队储备有生力量。俱乐部现有300余位成员,在多项赛事中斩获佳绩,于2022年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五星级社团”称号。同心协力、互帮互助这是练网球的秘诀在网球俱乐部,不论你是“萌新”还是高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充分体验到网球的魅力。“我觉得坚持经常打球对寻找感觉和提高水准至关重要,每个月至少保证一次的练手,才能保持好的手感和水平的提升。”俱乐部骨干成员吴杞说,为此,俱乐部每周六上午8:30至11:30都会在西苑网球场开展的常规活动。据了解,网球俱乐部常规活动会依据成员不同运动水平进行分组教学训练。尤其对于网球初学者而言,可以帮助学员实现从刚开始能把网球打过去,到对拉、放小球等技术的提升。同时,一个好的队友能够保证回球的质量与稳定,大幅提高多拍拉练的机会。所以,每个加入网球俱乐部的初学者也会有专业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基础动作的指导与陪练。“在俱乐部中,有循循善诱、尽心尽力的学长一对一教学。”俱乐部成员周杨说,在参加了4、5次俱乐部活动后明显能感到技术迅速进步。通过网球认识一群热爱生命的人才是运动的意义“打网球为无数陌生的人搭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虽然加入网球社不久,但也深深被网球社的伙伴们的热情所感染,尽情地享受运动本身。”俱乐部成员黄澳雪表示,大家除了常规活动以外,还通过参加和举办友谊赛、运动会等与更多网球爱好者交流和切磋。“我们以球会友,在许多地点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也收获了许多同样热爱网球的挚友。”上海劳力士大师赛2019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期间,俱乐部组织了为期两天的上海之行,让俱乐部成员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网球运动的魅力、世界级赛事的盛况。同年7月,网球俱乐部前往南京市龙江体校开展了暑期实践,成员们切身体验了专业的青少年训练方式,锤炼了网球技术,加深了对网球这项运动的理解。体育学校的网球教练还带领社团成员们参观了学生们的日常训练,邀请社团成员和小队员们一起参加体能训练。南京市龙江体校暑期社会实践2022年5月,历时一个多月的筹备,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校网球俱乐部举办了“毕业·正心杯”一球制胜网球挑战赛,为毕业生们留下了独特的南信大记忆。赛场上竞争激烈,运动员顽强拼搏,场地上的击球声响和观众席呐喊声不绝于耳,交锋期间互有来回,精彩的击球层出不穷,比赛期间高潮迭起、充满悬念,充分展现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毕业·正心杯”一球制胜挑战赛去年6月,有我校网球俱乐部成员组成的网球队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网球比赛(甲组)。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我校队员突出重围,赢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突破校网球项目历史最好成绩。校园联谊活动中,常常由网球俱乐部的同学带来网球的教学,从握拍到接球,每一步分解动作,讲解给其他俱乐部的同学。“无论是打羽毛球还是网球,能通过运动的形式获得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放松心情,认识一群热爱生命的人,才是一项运动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在球场上挥舞的动力源泉。”俱乐部成员余国行说。未来,网球俱乐部将继续发挥五星社团带头示范作用带领同学们强健体魄领略网球的魅力继续一“网”无前充实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其他

极端气候“狂飙”,能预知吗?

/导读连续41天高温预警、热射病死亡、鄱阳湖汛期反枯、大面积缺电、作物减产和重庆野火等字眼都在炙热地提醒我们——2022年夏季高温热浪刚刚过去不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尹志聪教授等在The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天有可测风云”,王会军院士解锁气象奥秘!

往期精彩“4+1=6”,国际胜任力进阶计划启动!第33位!再创榜单新高!等你来参加!国际合作交流月第四周活动预告日前,由我校王会军院士主笔的科普图书《院士解锁中国科技(气象卷)——天有可测风云》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旨在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我校科普工作以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理念,取得系列成绩,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优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院士解锁中国科技(气象卷)——天有可测风云》是我校推动科普资源广泛覆盖的又一重要成果,图书一经出版发行便收到广大读者朋友追捧。该图书是《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中的“气象卷”,由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主笔,我校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图书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天气现象入手,设计了17个问题,为读者讲解气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及为了从“天有不测风云”向“天有可测风云”迈进,一代又一代中国气象学家开展青藏高原科考、研发风云气象卫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挑战气候系统预测等做出的努力和成绩。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中国科学家,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中国科学家精神。据了解,2022年4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王会军参与《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的编写,该套丛书旨在科普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穿插在其中的科学家故事,彰显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接到邀请后,王会军立即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讨论本书的初步选题。大家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了二十多个选题,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以及征询孩子们的意见,最终形成了17个问题。根据选题,王会军邀请了我校相关学科教师加入创作团队。他严格把关,多次组织会议、集中讨论修改文稿,亲自对文稿进行了审定。由于创作人员此前没有太多撰写科普知识的经验,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将写作方式从“学术论文式”转化成“科学普及式”。老师们的孩子成为文稿的首批读者,孩子们反馈的意见成为了进一步修改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科普化”,图书共经历了四轮较大修改,每篇文稿均修改不下十余次。“科普工作任重道远,科普写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本书创作者之一、大气科学学院段明铿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本书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对科学产生直观的印象。并且帮助孩子们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据了解,《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共有环境、医药卫生、信息、气象、海洋、林草、石油天然气、电力与能源、水利、建筑、交通与运输、航空、航天、船舶、材料与制造、矿产、化工、农业18卷,每卷均由一位院士主笔。“气象卷”是首批创作完成并出版面市的图书之一。王会军长期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与科学普及。今年世界气象日前夕,他还赴学校合作共建单位——南京(大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为近600名师生作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讲座。他用大量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以及大家熟悉且关注的生活现象、现实故事,科学、严谨而又简明地为大家普及了气候及气候变化知识。报告结束后,他还向育英二外捐赠了《天有可测风云》100本,并与同学们近距离交流。王会军寄语小读者:从古至今,人们仰望天空时总会充满幻想和疑问。这风从哪儿来?这雨因何而生?为什么昨天温暖如春,今天却寒冷刺骨?〝气候变化”这样的专业名词已经为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所熟知,甚至常常出现在同学们的课本里。你能将它介绍给身边的人吗?极端天气气候(暴雨、沙尘暴和台风等)为什么频繁发生、威力巨大、危害严重?气象学家们已经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但他们经常讲自己的一套专业语言,同学们很难理解。我们希望用日常的、趣味的,同时也合乎科学的语言带同学们了解风云变幻,认识雨雪形成,洞察寒潮台风,感知地球冷暖。为了从“天有不测风云”向“天有可测风云”迈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气象学家开展青藏高原科考、研发风云气象卫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挑战气候系统预测………真正做到了“科研报国永不悔,攀上珠峰踏北边”。在写完这本书的初稿之后,我还向身边的同学们请教:“你能看懂吗?”“你觉得有趣吗?”“你能学到什么?”几易其稿,在得到足够多的肯定答案后,我将稿子交给了出版社。我想对同学们说:身边的气象万千,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地球村人的生存挑战,需要大家去应对。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1金2银,3次破记录!

往期精彩“4+1=6”,国际胜任力进阶计划启动!第33位!再创榜单新高!等你来参加!国际合作交流月第四周活动预告1金2银!江苏第一全国第五并3次打破赛会纪录这是参加什么比赛获得的成绩?近日,全国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锦标赛正式开赛。来自全国101所高校的500多名游泳健儿在此次比赛中大放异彩,展现了精彩的比赛瞬间。比赛中,南信大游泳队运动员们表现优异,取得1金2银傲人战绩!精彩比赛瞬间回顾男子组方面2021级电信院本科生朱铭骏获得200米仰泳冠军以及200米混合泳第四名,取得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两项赛会纪录。朱铭骏接受颁奖2021级软件学院研究生戴畅宇获得400米自由泳的第四名,创下个人最好成绩。戴畅宇比赛成绩戴畅宇、朱铭骏、2022级长望学院本科生朱名扬、2019级雷丁学院本科生陶润泽获男子甲组4*100自由泳接力第四名。男子游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男子自由泳接力成绩女子组方面2022级管理工程学院本科生陈佳琦同学忍着急性肠胃炎下水比赛并且获得了100米蛙泳亚军,与第一名仅0.6秒之差,与冠军一起打破赛会以往最好纪录。陈佳琦破纪录陈佳琦接受颁奖混合泳接力赛在接力赛中,陶润泽、朱铭骏、2022级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黄薇绮、陈佳琦四位同学获男女甲组4*100混合泳接力亚军以及4*100自由泳接力第五名,均为我校游泳队历史最好成绩。四名队员完赛合照男女甲组4*100混合泳接力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五名甲组男子团体第三高手对决,强者胜本次比赛,我校游泳队获得1金2银,并3次打破赛会纪录,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团体总分位列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五。比赛期间,队员虽有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出赛,他们在游泳场上的精彩表现,无不体现了“英雄舍我其谁,胜利当仁不让”的昂扬斗志,为学校争得了光彩、取得了荣誉。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游泳队教练和参赛队员吧叶思岑,校游泳队教练,国家级运动健将,省游泳队专业运动员。曾荣获全运会前三,多次获得全国一类赛、二类赛前三名,担任过江苏省一线主教练的助教,教学经验丰富。戴畅宇,校游泳队队长,2021级软件学院研究生。朱铭骏,校游泳队副队长,2021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陈佳琦,校游泳队队员,2022级管理工程学院本科生。黄薇绮,校游泳队队员,2022级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朱名扬,校游泳队队员,2022级长望学院本科生。刘怡君,校游泳队队员,2021级软件学院本科生。陶润泽,校游泳队队员,2019级雷丁学院本科生。快来给南信大官微设“星标”啦!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来源:体育部编辑:刘锐意责编:李依娜审核:严常坤
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