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一线教师呼吁:不建议小学用新教材上40分钟的网课

名师说 2021-10-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星问答 Author 周其星

_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_


停课不停学,是疫情时期众多家长和教育人士最关心的话题。各种网络平台、各种培训机构以及学校,开始摩拳擦掌,推出种种网络课程。


其中,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在家开发网课,正常进行教材教学。此举,引发了不少争议,有家长和老师很是担忧,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保证吗?对孩子的视力会不会形成伤害?如果家长管理不到位,孩子会不会去偷玩游戏?家里条件不许可的,怎么办?


据我所知,不少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不得教授教材内容。


对此,我深表认同。原因如下——


观点一

浪费时间、精力,不能收到理想效果


因为现在面临延迟开学,大家考虑时间紧张,授课内容不能压缩。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上网课的内容,首先想到的就是新教材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学生、老师手中都没有书。

虽然我们可以找到网上的电子版本,但是毕竟没有纸质书,大家一边要看电子书,一边用电脑或者手机去听课,这是很难兼顾到的。


第二个因素:上网课对教师难以完全适应,学生听课效果难以监测

上网课讲教材内容,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其实是挺高的。因为,老师们平时都是执行基本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现在如果在家里上网课,很多学科的特点不一样,还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对于上网课,用智能手机,不同的视频工具,不同的平台,操作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年轻的老师肯定会好一点,年龄大的会手忙脚乱。所以,有些教师不一定适应这种网上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


而且,如果是直播,就要互动,哪一个平台更适合这种及时的互动呢?如果是录播的话,又没有互动,那怎么去监测孩子的听课效果呢?即便是直播录播,孩子听课效果也很难监测到。另外,有些平台,对电脑和系统有要求,有老师是苹果mac,不能上传APP和视频……



__

学生的问题

__


视力问题

孩子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他们长时间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没有伤害吗?符合国家提出来的保护孩子视力的要求吗?


家庭问题

另外,如果有的家长不在家,怎么去保证他认真听课?没有家长的监管、引导、辅助,如何确保他认真听课?家长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监控、监督和引导孩子用平板、电脑、手机听课,效果如何能够保证?


授课地点和学习地点都在家庭里,那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干扰出现,比如家里面各种杂音的干扰,怎么去排除,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些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努力都要大打折扣。


硬件问题

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里,都有电脑、手机或者平板这些能够确保顺利听课的硬件,所以硬件上也不允许。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如果网课教教材的话,很难确保孩子的听课效果。而且老师、家长心里也很清楚,这个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这意味着即便我们保持正常上课,等正式上学以后可能还得返工、回炉。我们可能花了时间、精力努力地去做,并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出理想的效果,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观点二

统整网络资源,多方式学习


我们如果不教教材,难道就没有别的方式进行学习吗?难道各个学科的学习只能跟教材有关系吗?不是的。


到正式上课的时候,进行教材统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教材的关键内容教给孩子。尤其教材改革以后,单元统整围绕语文要素展开语文训练,是可以把时间节约出来的,只不过对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而已。


那么除了这些,各个学科的学习就必须要紧扣教材吗?就没有别的资源、内容和形式吗?


事实证明,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只要我们有机地进行统整,是可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好,更优于教材教学学习效果的。


比如说:基于项目式的学习,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主题学习;找一些名师的公开课,放给学生看,这可能比我们自己的老师讲课效果更好。


既然这已经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统整资源,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网络资源信息,布置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测试,让学生进行回馈,教师监测学习效果。我觉得可能比我们现在辛辛苦苦地讲教材效果要好很多。


可以统整哪些资源?

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成语大赛等节目;还有针对语文学科的百班千人的公益阅读内容等,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这个是可供选择的一个资料库。


建立机制,给老师自主权

当然我也关注到现在有很多大的培训机构,推出了一些课程,这些需要甄别选择,因为有一些可能太过简单,不一定适合某个学校某些班级的孩子。我觉得学校应该给老师一定的自主权,去开发建设他们的课程,只要把课程的资源、评估体系、运作机制、反馈机制等建立好,我想应该允许我们老师有这样的自主权,不一定一刀切。


比如,有的家长就特别喜欢星星新诗社每天推的一首诗,他觉得每天读读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文学习。


再如,我的文学社里,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词进行打卡、写作;在班级群里,我每天点评孩子们练字和朗读……用这种方式进行课程的推进,实现每日的学习,比我们单纯去讲教材,更能吸引孩子,更有实效。


多方式学习,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家不要那么急功近利、火急火燎地去讲教材内容。既不讨好,也没有实效。不妨多找找更好、更丰富的资源,统整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互相学习,促进提高。


每一个班级其实都可以建设属于他们班上的个性课程、主题课程、综合课程。我觉得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来说,可能是更好的。


其实,我们应该很放心,这么一段宅家的时间,哪怕他们跟家长在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务,玩玩亲子游戏,读读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和故事,练练字……都是非常好的居家模式和学习模式。这里自然涉及到多种综合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浸润其中,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极为重要,不能说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不要觉得,孩子只有拿着语文书,才是在上语文课;只有拿着数学书做数学题,才是在上数学课……都这个时代了,我们的眼界应该更开阔,认知也要刷新了。


一个月之内不上学,不需要考虑教材教学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家需要更长时间,那将是我们所有人要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教育者也要及时做出更好的应对。


如果时间很长,比如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就要做好新教材的授课准备了。我的建议是——


以区为单位推进

建议以市为主体或至少以区(县)为单位推进,不要分校来推进。这样的话,能够调用优秀师资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录课录播,确保学科知识落到实际。甚至不妨尝试快班、慢班的设置。


比如有的孩子可以慢一点,根据情况可以设计难度小一点的课程,夯实一些基础知识;有些孩子跑得快一点,可以选择快班的内容……真正做到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师优教、因材施教。


网课不能按照四十分钟设置

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他们在家听课的能力有可能不同;越是年龄小的孩子,他的自我约束力越低,他坐在手机前、电脑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肯定更短,所以网课不能按常规的40分钟来设置,最好15到20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然后配以一个小的练习,进行检测。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疫情凶猛,广大医护人员,奋斗在一线多时,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超级英雄,值得我们感恩敬佩。身为教育人,我们自然不应落后,当使出浑身解数,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战疫中来。相信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想出更切合各地学校实际的方法,帮助万千在家学子,上好人生这一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星星问答”

作者:深圳实验学校教师 周其星

编辑:林惜肉



回复更精彩


近期热文



名师说

微信:mingshishuo

办深圳最有影响力的

教育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果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哦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