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北大薛sir来了!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05-03

编者按

在意大利访学近五年,薛军带着一身“欧洲学院风”的气质与西方法学教育的积淀来到北大法学院,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他被同学们亲切地叫作“薛sir”


哪怕身处异国他乡,也始终心系祖国的现实需要,不忘服务社会的初心,选择回国是理所当然的决定,薛sir的赤子之心令人动容。在北大法学院的这些年,他传承着这一份中国法律人的理想与情怀,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今天,“燕归来”系列报道推出薛军老师的专访,让我们一睹同学们口中“薛sir”的风采!

 


“薛sir来了!”


这句话在北大法学院是一句奇妙的咒语。咒语一出口,那个熟悉又亲切的身影就会在教室门口出现。


既有着浓浓欧洲学院风的气质,又不失亲和平易;既是“学术大牛”,又是同学们的好朋友。瞧,这样的“薛sir”来了!



异国之旅与故土之思

薛sir身上“欧洲学院风”的气质让他“很男神”,这样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近五年的欧洲访学经历。

薛军在罗马

在意大利的访问学习生活对薛军影响很大,而气质上的改变仅仅是万分之一。罗马大学高度学术化的培养方式、优良的研究条件和简单纯粹的日常生活,都让薛军获益匪浅。


在国外访学,语言是个大关卡。凭着一股子钻劲与不言弃的精神,薛军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意大利语,还自学了拉丁语。而当他提到这样的成绩时,却十分谦逊:“我们不是来学语言的,我们是来学专业的。语言只是工具,早一点掌握它,就早一点进入专业学习的状态。”


“我没考虑过留在国外啊,一开始就是要回来的。”薛军表示,选择回国是理所当然的决定。在意大利近五年,薛军没有一日忘记过祖国的现实需要。他一直有意识地把在意大利学到的知识与中国学界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毕竟学习法律是为了服务社会,“我们还是脚踩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现实嘛”。


爱读文学和生物的法学家

在2014年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薛军向同学们强调了“真正的阅读”的重要性。


薛军提倡的阅读,是有深度、有广度、不功利的阅读。他自己的阅读经历就为其做了极好的诠释。


在薛军眼里,读教材应归属于“学习”,真正的阅读在课堂之外、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中。大三的时候,薛军一年读完了一百本书,这其中包罗了政治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等。“希腊神话的想象力非常瑰丽,残酷野蛮,但充满生命的劲头,特别有意思。”这位罗马法专家谈起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来滔滔不绝,引用譬喻皆随手拈来、如数家珍。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文史哲,薛军还对生物等学科颇感兴趣。在薛军的眼里,事事皆可成为观察与思考世界的窗口,哪怕是生物学也对自己有着独特的价值与启发。


“要多读一些对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所挑战、有所拓展的书。”薛军如是说。


薛军并未将自己从广袤天地里汲取到的知识束之高阁。他从历史学的著作中学到了看问题的新视角,他用法学的思维分析《威尼斯商人》、《白鹿原》和《安提戈涅》,他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法律的运作……


知识的源头活水由百川而来,又复归于海。

读书的薛军


“不要过快地适应社会”

薛军在毕业典礼上告诫学生“不要过快地适应社会”。这不是提倡言行乖张,为了所谓“个性”而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是要求同学们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使命


大学生步入社会,不该过早地为世俗利益被社会同化,而应当秉持改造社会的气度和胸怀。薛军认为,大学生应当将自己在大学接受和养成的高尚价值观、正确行为方式带入社会,向社会辐射这些“正能量”,在实践中改造社会,做一个“成熟且不失个性”的人


“希望名利的诱惑没有使你放弃经世济民的理想;希望职场的劳烦没有使你放弃怀中的琴瑟;希望你回到校园,看到未名湖水依旧怦然心动。”这是薛军对2014届毕业生的祝福与期望,也是他对每一位学子的殷殷嘱托与美好祝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到今天,薛军一直身体力行着这一原则。他拒绝做书斋里的“学问家”,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与当下热点,时刻牢记“用法律让社会变得更好”的理想,不断向更高、更远处追寻。


“诚恳热心的良师益友”

提到薛sir其人,学生们的第一反应是“诚恳”


薛军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谨细致,面对不同的意见,能够虚心听取、仔细辨别、借鉴吸收。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薛军也经常细心地指出同学们观点中不够精确严谨的地方,从不讳言。

薛军在学术会议上

作为老师,薛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而在老师的身份之外,他又是同学们眼中“热心的大朋友”


薛军将学生比作“小苹果”,对学生的爱护与关怀可见一斑。有学生在他的期末考试中弄丢了手机,他亲自发邮件给班上同学询问,不厌其烦地帮忙寻找。真正“将学生的事儿当作自己的事儿”。茶余饭后,薛军也喜欢跟同学们聊些社会热点话题,亦师亦友,润物无声。



个人小传


薛军,1974年生,江苏如皋人,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于中南政法学院获得法学学士、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赴意大利比萨大学罗马法研究所研究罗马公法,2001年考入意大利罗马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主攻罗马法、比较私法方向。有专著《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译著《罗马政制史》《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等。



更多精彩内容

燕归来 | 李晴:常为不置,常行不休


大二进入实验室,赴美学成回归——来!与这位北大师兄聊聊科研的“苦”与“甜”!


燕归来 | 北大心理又一男神:“Dr昕理学”的幕后人


他写了一首歌,陪伴了北大人十年


燕归来 | 孟杰:燕园内外的科学情缘


张闫龙的选择:北大情怀是他行动中最大的影响因子!


燕归来 | 易莉:学问无遗力 工夫为生民


燕归来|董彬:十一载后,重回北大


走!带上咖啡,去北大静园草坪上与节大磊老师谈谈“国际安全”





来源:法学院
采访:谢欣玥、吴星潼

文字:吴星潼、谢欣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童祎璐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