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50年洪灾:毛主席闻讯落泪:不能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筑梦 今日故事会
2024-09-06




1950年7月20日,毛主席如往常一样在菊香书屋中伏案工作,秘书行色匆匆地走进屋中,将一封急件放在了毛主席的桌子上,这是华东军政委员会传来的关于皖北灾情的汇报。


5月开始,淮河流域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入夏后雨势不但没停,反而有愈下愈烈之势。连日下雨,加上雨势凶猛,河南、江苏等地几乎成了一片汪洋,百姓更是深受其苦。电报上称“从正阳关到三河尖,水面一望无际,东西约有二百多里,南北有四十八十多里,百姓哭声震野”、“部分村庄全部淹没,仅能看见树顶”。

毛主席最见不得百姓受苦,他红了眼眶,立即批示,将这封电报转给周恩来总理,让其在救灾之余,尽快想出一个根治办法并实施,赶在明年洪涝高发季节前完工。

周总理收到指示后,就连夜筹备治淮工作会议。此时的新中国各方面都亟待发展,既要在发展之余扫清国内敌对势力,又要严防西方帝国主义的小动作。


8月初,受灾地灾情严重,洪水汹涌,许多灾民仍处于危难之中。国民党残余势力就和国外势力勾结,危言耸听,声称是共产党不得人心,老天才降下大祸。然而,淮河有此大患,除了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外,和国民党的错误决策也脱不开关系。

1938年,日军向郑州进军,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步伐,不惜以水代兵,下令炸开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放出了黄河这条巨龙。黄河水汹涌而出,咆哮着冲向东方,但黄河水最终只冲垮了小部分日军队伍,造成了几千名日军伤亡。反而是老百姓深受其害,八十多万人丧命于这场洪流之中,酿成了中国近代最为耸人听闻的惨案之一。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冲到了淮河之中,抢占了淮河的入江口,导致淮河无处排水,处处淤塞,失去了抗洪能力。

8月5日,又一封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的桌案前。“许多百姓失足落水而亡,有些因为来不及逃跑,就抱在树上,最后被毒蛇咬死。初步估计,受灾人员有990多万人……”字字诛心,电报上灾民的惨状,如活生生在眼前出现一般,让人不忍细读。


毛主席沉默不语,他久久没有抬头,只见有泪水接连滴落在桌案上。毛主席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与广大老百姓的感情更是难以割舍,如今看着百姓受苦受难,他如何能不心焦?他在“全村淹没”、“百姓抱头大哭”等字眼下重重划线,噙着泪说道:“现在已经解放了,老百姓却还受着这么大罪……”

一旁的秘书不忍毛主席流泪,正欲言又止,却见毛主席摇了摇头,痛心道:“共产党,要是不能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说罢,执笔在报告上批示,让周总理指示水利部,在8月内务必作出导淮计划。

言辞恳切急迫,可见毛主席对淮河灾民的深深牵挂。周总理的焦灼心情也不亚于毛主席。从受到毛主席的第一则指示以来,周总理就没有放松过救灾抗洪的工作。灾情发生以来,灾民们的吃住都成了问题。作为产粮大省的安徽、河南两地受灾最为严重,有近4000万亩农田被毁,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被洪水尽数吞噬。


在全国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周总理每天在统筹安排救灾工作之余,总会一遍遍地询问灾区的粮食供应情况,确保灾民不挨饿,少受些苦头。在周总理的指导下,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进行得较为顺利。

但在治淮方案上,周总理却犯了头疼。早在毛主席第一次下批示后,他就召集了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各省干部和一干水利专家展开了治淮会议。治淮方案涉及面广、工程量大,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傅作义等人结合历史经验和现状,提出了多套方案,经过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淮计划。

在建设过程中,毛主席和周总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给建设者们极大的鼓舞和支持。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淮河流域的治水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解决了洪涝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淮河的成功治理,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心系百姓、为民谋利的生动体现。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解决。淮河的治理不仅是自然灾害的战胜,更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往期回顾

1抗美援朝时期,彭老总会议上大骂梁兴初:我看你是鼠将,老鼠的鼠

2

抗战期间,蒋介石请周恩来担任重要职务,周恩来本想拒绝,毛主席说你要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今日故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