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七)

2018-04-02 居士亭

净土【阿弥陀佛】| 专题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囧琺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印光大师开示)

◎念佛一声入三观

西方合论

 

念存三观者。如一声佛,遂了此能念体空,所念无相,即念存空观。所念之佛即应身,即心破见思惑也。虽能念体空所念无相,不妨能念分明所念显然,即念存假观。所念之佛即报身,即心破尘沙惑也。正当能念所念空时。即能念所念显然。正当能念所念显时,即是能念所念寂然。空假互存,即念存中观。所念之佛即法身,即心破无明惑也。是又即念佛因,究竟三谛,净彼四土。如拈一微尘,变大地作黄金。 


◎念佛一声,能赅诸行

西方合论


智度论曰。菩萨观一切法毕竟空,不生悭贪心,何以故。毕竟空中,无有悭贪。悭贪根本断故。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故,常不生痴心。所以者何,佛说一切法无施无受,非戒非犯,乃至不智不愚故。又云,菩萨虽不见布施,以清净空心布施。作是念。是布施空无所有,众生须故施与。如小儿以土为金银,长者则不见是金银。便随意与,竟无所与。其余五法亦复如是。是谓菩萨行于六度。修净土者,即无如是差别名相。然亦不越一行,具此六义。一者舍诸杂念,是行于施。又则系佛,不住舍念,是性施故。二者念念中净,是行于戒。又则系佛,不求灭念,是性戒故。三者世念尽寂,是行于忍。又则系佛,非关摧念,是性忍故。四者毕念不退,是行精进。又则一念即是,不著苦行,是性精进故。五者得念三昧,是行于定。又则念念是佛,不贪禅昧,是大定故。六者了念佛因,即念而佛,是行于智。又则念本非有,佛本非无,不落断常,是一切种智故。是故念佛一门,能赅诸行。何以故,念佛是一心法门,心外无诸行故。然亦不废诸行。若废诸行,即是废心故。 

  

◎一切法毕竟空,法尚不应有,何况死后复生余处

西方合论


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灭。生死虽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若诸法都空,佛不应说往生。何有智者,前后相违。若生死相实有,云何言诸法毕竟空。但为除诸法中爱著邪见颠倒故,说毕竟空。不为破后身。又为遮罪业因缘故,说种种往生佛法不著有,不著无,有无亦不著,非有无亦不著,不著亦不著。如是人则不容难。如以刀斫空,则无所伤。是为毕竟空相,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是故说往生。此疑甚浅,少有知者皆能断之。以世间人作此见最多,故首破之。为是求往生者之第一障难故。

 

◎迷成则处胎狱,念成即入莲胞

西方合论

  

凡夫但知业力,不知业性空故。所以若众生业性实者,尽虚空界亦无容受处。如黑云障空,风至则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黑云喻业。念佛喻风。又则业性即是法性,力用至大。以结使故,神力不现。如鸟刍瑟摩闻空王佛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却后遍观四支百骸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夫同一热恼,方其淫,成大火聚。及其离,成大宝焰。若淫性实者,云何是中而得三昧。是故迷成则处胎狱,念成即入莲胞。以胎性即是化性,非从外来。如浊水中清,非来故。


◎法中之王

西方合论


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净土诀云。人之念头所系最急。如水之必赴海。如火之必炎上。如利刃之必伤。毒药之必杀。无空过者。念佛之念,亦复如是。淫男子,淫念坚故,化为猛焰,延烧神庙。又如月光童子观想水故,弟子窥屋,唯见清水。又如僧清辩与外道论议,外道坚执己见,忽化为石。清辩犹书目于石上。明日往视之,亦有答辞。久之忽自破碎。而吼声于空中。是等皆以念力坚猛,无因变化。云何念佛而佛不现。当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极乐此去十万亿刹,凡夫命终觅刻即至,何也!

西方合论


楞严云,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以此推之。当命终时,染浊缘离,故娑婆当处幻灭。清净缘合,故极乐当处幻生。此灭彼生,间不容发,亦何顷刻之可论。


推 荐 阅 读


《净土十要》

《庐山慧远大师文集》
《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文集》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永明延寿大师文集》
《莲池大师文集》
《蕅益大师文集》
《行策大师、省庵大师文集》
《彻悟大师文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居士亭微店。

 了解 净土大师全集 详细信息 

   净土专栏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六)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五)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五)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四)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三)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二)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一)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九)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八)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七)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六)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五)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四)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三)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二)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