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今天过节,先祝读者中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这是最常见的自嘲用语之一。但可惜的是,这的确是现实。高考的几天,可能是我们人生中知识最丰富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能随口背上百首古诗词,解各种三角函数,对世界史中国史如数家珍,分得清楚串联并联,还记得金属元素的置换顺序。但当高考最后一门的交卷铃响起,我们就进入了知识的倒退期 —— 逐渐将所学的东西慢慢还给老师了。


这听上去挺可悲的,让我们每次回中学见到老师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但这其实是自然又正常不过的事情 —— 教育的核心并在于记得多少知识,而是我们将知识都还给老师后,仍剩下的东西。



这句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的话,并不是我们胡扯,而是爱因斯坦老先生说的: “Education is that which remains, if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 教育是如果你把学校所学的都忘光了之后,还剩下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会把知识还给老师?很简单,因为没用。


这不是说这些知识没用。我们中学学习的那些知识,基本都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积累的精华,甚至连政治课都还没退化到像大学政治那样浪费生命。而是说,在我们之后的人生中很少再有用到这些知识的地方,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三角函数。


知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学校中我们通过讲解、练习、背诵和实验等诸多方法不断强化记忆,最终把这些知识记载在我们的大脑里。但任何的记忆都不会是永恒的,即便我们通过不断的背诵复习将这些知识搬运到自己的长期数据库中。但高中毕业上大学,乃至工作之后,知识中那些和我们所学专业或者工作相关的部分,仍然可以保留下来。其他用不到的,自然就会逐渐遗忘了。


将知识还给老师,是自然、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我们(如果幸运的话)最终会选择某个学科方向深入挖掘,将它作为我们的职业或者人生的核心。而其他大部分曾在课上学到的知识,都会慢慢地双手奉还给敬爱的老师。



我们所学的知识,绝大部分最终会还给老师,听上去很沮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白费了,也不代表我们的教育很失败。




就像爱爷爷说的,教育是如果学校的知识都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是爱因斯坦是1931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的演讲《论教育》中说的。


在这句话之后,他还用了一长段来说明这句话的具体意思:



同时我想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即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特定的知识和那些以后必须直接在生活中使用的成就。生活所需要的太多了,不可能通过专门的学校培训来获得。我同样反感将个人视为死工具。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年轻人将其作为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专家。我认为即便是以培养特定职业为目标的技术学校也应如此。应始终把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取特定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比起那些一直被训练获取详细知识的人,他也更擅长适应进步和变化。


爱爷爷说的非常对:学校教育的重点,并非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格,一个激情、有创意、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人格。


我们所总批判的应试教育,其实就是仅仅在乎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忘记了这个重点。这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也是那些从小捧着识字卡,单词卡、认知卡,或者用会背多少唐诗作为孩子教育成功标准的家长的问题。


教育≠知识,更不等于背了多少东西


知识很重要,但如果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指标,其实反而是偏离了教育的核心。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学到的知识,大多都会慢慢地还给老师。到这个时候,我们看看自己的指缝间还剩下的东西,那些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深刻在三观性格中的,才是衡量我们教育成功与否的KPI。


这是一个让我们回首学生岁月的日子。不过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其实不是还剩下多少知识没退还给老师。而是我们是否成为了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热爱生活并且坚持保有学习激情的人。


这是每个教育者希望自己学生成为的样子。


如果是,那么我们不管还了多少知识回去,都可以堂堂正正地跟老师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节日快乐。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幼儿园禁授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可以二胎了,但只要一个也很好啊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波澜壮阔的第一太空时代,在这部20年前的HBO史诗剧里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是中国少年变娘,还是我们变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