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档案日,北大档案馆实现你的愿望!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4-09-23






白纸黑字

常被用来形容一种确定性

有时还代表了一种仪式感

档案,则融合了这种确定性与仪式感

如今档案,早已在黑白之外

衍生出了更多色彩和形式

承载着每个人每件事与时光长河的交汇

今天,是国际档案日

让我们走近北大档案馆

翻开一页页档案的厚度与温度


设想一下

如果来到北京大学档案馆

你的目光会被什么吸引?

是想看看自己在北大读书时的成绩单

还是注目一张老照片

或品读一份穿过岁月的毕业赠言

再或将一份精美的文创礼物收入囊中

合理合法地利用档案就能让档案“活”起来欢迎大家在本条推送评论区留言许愿

小北将随机抽取10名幸运读者

尝试实现这些与档案有关的愿望

更多内容可关注北京大学档案馆订阅号







👇 点击照片  👇

走近北京大学档案馆


一纸档案,就能穿越时空北大档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945年8月27日,汤用彤先生在云南昆明主持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会,商议设立北大东方语文学系事宜。数十年时间如云烟过眼,在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孜孜以求中,北大已发展成为我国东方学研究的重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那份誊写着先哲们的构想的会议记录,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大学档案馆。

1945827日,汤用彤主持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会。图为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会议记录

每一份档案,都是一股可以贯穿时空的力量。许许多多份档案交织在一起,就承载起了历史的厚重。

与这份档案一起,北大档案馆里还藏有多份档案,详细呈现了那时东方语文学系从构想到设立的全过程。包括:北大教授议定东方语文学系教员规模和设备经费;由汤用彤先生负责东方语文学系;行政会议决定设立东方语文学系;金克木先生受聘为东方语文学系教授等等。

相关档案

面对能够冲淡一切的时间,档案为何能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闪光?这必然少不了一代代档案人的默默付出。那么,如何能让“尘封的过往”与此时此刻发生对话,那就需要让档案被人看到。为了提供更便捷的档案查阅服务,北京大学档案馆开发上线了“档案数字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对所有的档案进行编目管理,还能有效地助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

档案数字管理系统查询页面

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介绍,北大档案馆和北大外国语学院研究团队完成了深度合作。一方面,档案馆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档案自动划控,为外院团队提供了远程访问功能,避免了传统档案利用过程中人工审核对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真正的“随需随用”。这样一来,学者们在查阅档案时,就可以仔细看、反复看,充分发掘每一份档案所蕴含的价值。另一方面,学者们在研究档案利用档案、产出相应的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对档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信息化集成管理控制平台

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记载和保管着这些历史的北大档案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一年中,北大档案馆支持完成了19项学术型档案查询,让这些珍贵的档案遇到能看懂自己的研究者。



一纸档案,撬动数字与智能“机器人”赋能北大档案

纸质档案,是档案的原件,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利用的原点。北京大学档案馆纸质类档案高达35万卷,连起来可以绕五四操场7250圈。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的数字化?这是摆在北大档案馆面前的难题,也是所有档案工作人员共同面对的难题。

档案馆馆藏

办法总比困难多,北大档案人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北大档案馆一层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个看起来像“戴着透明罩子的扫描装置”在不停运转:当工作人员把一份档案放进去之后,这个装置就可以一页一页的翻开档案,并在翻页的同时完成扫描的工作。档案馆工作人员把这个能够自动翻页扫描的设备称作“档案数字化扫描机器人”

档案数字化扫描机器人

之所以把这个并无人形的大盒子称作机器人,是因为它的工作并非表面看上去的这么简单。放进机器的纸质档案,是原件,具有唯一性;不同的档案纸张的尺寸、软硬、厚薄都有差别;翻页过程会遇到纸张之间的粘连导致多翻或翻不起来……在设计过程中,基于真空吸附的原理,机器人实现了比人手更轻柔的翻页动作,使得档案在扫描过程中不受损伤。机器人具备了册档案的全自动翻页、自动扫描,版式分析、内容识别、自动命名等功能,为各类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提供了高效、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近日,这台机器人还拥有了全自动修图技术,实现了可自动展平、黑边裁切、底色净化、自动纠偏、智能分页、智能去污的全部功能,无需人工参与。尽管它并没有被安装上形象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北大档案馆的老师们还是亲切地称它为“机器人”。

档案数字化扫描机器人工作实况

这台独门武器,来自北大档案馆和北大智能学院师生校友的合作。智能学院的吴玺宏教授从20年前就养成了阅读电子书的习惯,如何更便捷地实现资料和书籍数字化一直盘旋在他的心头。就在三四年前,他和自己带出的孙溢凡博士等同学商议要做出一台设备,实现他们的需求。

在档案馆人员和智能学院师生校友的共同助力下,目前这台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在不拆卷的情况下对档案进行自动扫描,而且在效率方面更是达到扫描学籍1600页/天!一台机器=四个人工!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器人扫描出的电子图像不仅成像质量高,还能够对档案中的文字等特征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和自动检查;再配合馆员的人工抽检,一份份清晰、准确的档案便源源不断进入北京大学档案馆的电子数据库。

北京大学档案馆数字化内容实现在线离线双备份

机器人的“加盟”和专设新机房的启用,极大提高了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与呈现速度。2023年,1225人次通过北京大学档案馆电子系统查阅利用档案计6512

随着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进驻”北京大学档案馆,“数字兰台”正逐步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亟待抢救、自然损坏速度快和老化严重的馆藏档案来说,“数字化”赋予其新的生命——纵然物理实体的湮灭难以停止,在数字世界中,它们获得“永生”。

北大档案是北大历史的忠实记录者。

档案之珍贵,在于让记忆有迹可循。北大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北京大学在各个领域的活动和成就,体现了北大人的智慧、美德、精神和风情,是北大记忆的重要承载和固化形态。水流云在,重新回首依旧芳华处处;珍存过往,因而有更坚实的底气向值得无限憧憬的“新的一日”,再次出发。


联合策划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档案馆

鸣谢 |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资料 | 北京大学档案馆2023年度报告

文字 | 隋雪纯、曹梦瑶

排版 | 曹梦瑶

编辑 | 曹梦瑶

责编 | 王嗖嗖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