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大哲学问题:生、活、死——《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熊芳芳 生命语文熊芳芳 2021-10-10

(选自麦子的新书《生命语文》,漓江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课前花絮

一进教室,一个女孩子就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我好奇地走近她,她夸张地说:“老师,你好漂亮!”呵呵,大庭广众,这表白也太大胆了J

首先关掉孩子们已经为我打开的多媒体设备:这次我不用课件,一支粉笔一张嘴,体验一下反璞归真的感觉。

看见许多陌生的面孔,还有一些无关的面孔:本校的一些英语老师、生物老师、心理学老师、历史老师、数学老师都串科来听我的课了,坐在后面冲我笑。还有一个校长和几个主任。我心想:第四节课啊,同志们,你们应该去食堂的。跑这儿来给我加压干嘛?

我一向不习惯看后面的老师。但这一次去早了几分钟,正好碰上学生做眼保操,我在音乐声中在走廊中行走,看到一个陌生的女老师对着我可爱地笑,我也回她一个笑,但转而又觉得尴尬,赶忙扭头。一般情况下,我比较怯场。但一旦进入教学过程,我就眼里只有学生,心里只有文本了。

在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将课题用红、绿两种粉笔分两行板书在黑板上:


最后的

常春藤叶


【课堂实录】

眼保操结束,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上场。

今天是张琦。她上来之后,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些成语填空:

(  )业有成 (  )心一笑 (  )屋及乌 (  )出心裁 (  )杰地灵    (  )貌双全 (  )言善辩 (  )胜一筹 (  )事多磨 (  )大物博 (  )莫能助 (  )怨自艾 (  )所不欲勿施于人

她一边写,我心里一边急,心想:这娃娃,写那么多简单的成语干嘛?早知道你要写那么多,我应该提醒你课前就写好的。这样,我讲课的时间就不够用啦!

当她叫了两位同学上去用红色粉笔填好空,我才豁然开朗,并感到强烈震撼!

所有成语的首字联起来就是一句话:“学会爱别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张琦说:“我们常常觉得这世界不公平,觉得别人不够爱我们。事实上,除了我们的父母外,没有人能够完全无私地爱我们。我们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索取和期待,不要觉得我们爱了别人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爱不是等价交换。有时候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希望大家牢记这句话:‘学会爱别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生齐鼓掌)

师:好,她真是别出心裁!她写的时候我还诧异:这孩子写那么多成语干嘛?接着我开始后悔:早知道你要写那么多,我应该提醒你们课前三分钟如果有书写内容就应该在课前写好的。但等到曹俐和罗娴填出结果我才发现其中暗藏玄机,美好的玄机!而且,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题有直接的关系!谢谢你,老师非常震撼!好,先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出示一面小圆镜):这是什么?

生(诧异,齐):镜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认为它最有价值的用途是什么?

皋晨晖:看清自己。

师:好,继续说。

曹俐:不仅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外表,还可以不断省查自己心灵的状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镜子里的眼神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生命状态。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王旻鹏:如果没有镜子的话,我们只能看到我们前面和两旁的景物;有了镜子,我们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看到我们身后的东西。

师:真好,镜子有反射功能,所以可以改变角度,扩大我们的视野。你的说法让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常做的一个游戏,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拿着镜子站在屋外,将阳光反射到屋内,墙上就会出现圆圆的“小太阳”……(学生恍然,齐说:嗯嗯嗯,我们也玩过!)在我看来,镜子最有价值的用途就是这个了:当我们让阳光在镜子上面歇歇脚,一个黑暗的世界就会得到改变。镜子做了阳光的支点,将阳光传递到了黑暗的角落。(板书:支点)那么在我们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东西做了类同镜子的一个支点呢?

生:常春藤叶。

师:对!镜子是阳光的支点。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支点。(用箭头将“常春藤叶”和“支点”连接起来。)

围绕这个常春藤叶,小说写了哪几个与之发生关联的主要人物“

生(齐):琼珊、苏艾、贝尔曼。

师:他们跟藤叶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琼珊跟藤叶有怎样的关系?

生:她相信藤叶能够决定她的生死。

师:好,她“信”藤叶。(板书:信)那么苏艾呢?

生:她告诉了贝尔曼琼珊关于藤叶的玄想。

生:最后关于最后的藤叶的谜底也是由她来讲述的。

师:对,非常好!关于藤叶的事情,一直是由她讲说的。她的讲说对小说情节起到了一个编织的作用。(板书:说)那么贝尔曼呢,这个不能称为画家的画家,他跟藤叶的关系又是什么?

生:画藤叶。

师:对,画藤叶。(板书:画)好,很清楚,小说的情节实际是几条线索?

生:两条。

生:一条明线:琼珊以藤叶决定自己的生死,一条暗线:贝尔曼以自己画的假藤叶来点燃琼珊生的希望。

师:说得真好!(板书:明线、暗线)那么这两条线索是怎样发生交集的呢?

生:苏艾的讲说。

师:很好。是苏艾的陈述让两条线索发生了交集(板书:波浪线)。我们再看,藤叶在文中有哪两种呈现方式?

吴宇:一种是自然界里真实的藤叶,一种是贝尔曼画的。

师:好,一种是真实的(板书:真),一种是画作,是假的(板书:假),是艺术作品。这两类藤叶对他们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对于琼珊来说,无论是自然界里的还是贝尔曼的画作,她都以为是真的藤叶。这种“以为”带给了她什么?

生:活下去的信心。

师:对,是真实的信心,是一种把握和凭据!那么,对于琼珊来说,这“真”的藤叶,就是一种“信心的确据”,是一种可靠的证据。(板书:信心的确据)那么对于贝尔曼来说,这“假”的藤叶又意味着什么?

生:爱心。

师:很好,爱心。(板书:爱心)那么我想问一问:难道苏艾不爱琼珊吗?

生:爱。

师:是,苏艾对琼珊也是非常关爱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动?

(生细读课文)

师:找到了吗?找到一处说一处,不必说得很齐全。

曹俐:第12段:“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走进琼珊的房间。”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当医生告诉她琼珊的康复机会很渺茫的时候,她非常伤心。她哭了一场之后,却并没有带着伤心的表情走进房间,而是吹着拉格泰姆曲调,努力表现得轻松乐观,给琼珊阳光和鼓励。

师:嗯,吹口哨,是为了琼珊。再看下文,第13段,紧接着又写她赶紧不吹口哨,看看又是为了什么。

生:苏艾以为琼珊睡着了,怕吵醒她。

师:对!吹口哨,是为了她;不吹口哨,也是为了她!还有其他细节吗?

宋雅璇:第23段,当她看到琼珊非常绝望的时候,她责备她犯傻,又编造了医生的话来安慰她,还努力画画挣钱来给琼珊买吃的喝的。

师:非常好,她发现了一段非常有表现力的文字。当苏艾说这段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

生:装得满不在乎。

师:嗯,故意大事化小。那么是怎样的口吻呢?

生:数落。

师:不是安慰,而是数落。怎么理解?你们平时都不喜欢听父母的数落是吧?现在琼珊是一个病人,而且是一个非常绝望的病人,她却来数落她,而不是安慰她,你怎么理解这个?

夏瑜:越是安慰,越是会让病人感觉自己已经没希望了。

师:嗯,安慰,会让病人感觉真的没有希望了,所以她数落她,责骂她。就像我们常说的,打是亲,骂是爱,她不许她悲观,不许她绝望。好,在这一段里,除了这里所说的她的表情、口吻以外,还有哪些方面能够让我们看出苏艾对琼珊的浓浓爱意?

唐云丽:称呼:“你这淘气的姑娘”。

师:什么感觉?

唐云丽:这是一种昵称,是充满爱意的。

师:非常好!是昵称,把她当孩子一样宠爱着。其实,她们年龄是怎样的?

生(齐):相仿的!

师:对,年龄相仿,却称她“淘气的姑娘”,还有后面的“病孩子”,言语间自然地流露出浓浓的爱意。而且这种爱不仅从语言中流露出来,更从什么方面表达出来?

生:行动!

师:什么行动?

生:编造善意的谎言鼓励她。

生:画画挣钱给琼珊买吃的喝的。

师:还有其他感人的细节吗?看看其他的段落?

生:琼珊和苏艾对话时候的语气常常不好,而苏艾总是很耐心。

师:怎样的语气?

生:第26段:“你不能到另一间屋子里去画吗?”琼珊冷冷地问道。

师:嗯,“冷冷”。

生:第38段:“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说。

师:哦,“命令”。

生:第45段: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师:“吩咐”。瞧,这个病人,既需要苏艾照顾她,又要苏艾挣钱养活她,医治她,她还反过来对苏艾没有好声气,而苏艾对她怎样啊?

生:非常的包容。

师:这让我联想到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他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一个对生命绝望的人常常会表现得情绪狂躁,心境无限悲哀和凄凉,所以苏艾能够理解她,能够包容她,一心只为她着想。好,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苏艾对琼珊的爱一点不比贝尔曼对琼珊的爱来得少,为什么为琼珊画藤叶的是贝尔曼而不是苏艾?

(学生对这一提问感到意外,陷入沉默和思考)

师:苏艾也是画家,而且苏艾年轻,爬梯子相对容易。如果她穿好雨衣去画那片藤叶,应该不至于像贝尔曼一样生病最终去世。

(学生继续沉默)

马嘉琪:因为贝尔曼和琼珊一样是肺炎病人,所以贝尔曼能够理解和体会琼珊的绝望心情,知道她此刻最需要的是生的意志和信心。

生(齐纠正):贝尔曼是画藤叶淋雨之后才生肺炎的!

师:呵呵,好,我发现了,你昨天根本没事先自己读一遍课文。不过,你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很好的。

罗娴:因为贝尔曼一直想要完成一个杰作,苏艾让他去画,就是想帮他圆这个梦。

师:你有没有读课文啊?苏艾事先跟贝尔曼商量好了的吗?

生(齐):没有。

师:昨天我要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遍的,看来你们两个都没有读啊!苏艾事先根本不知道那片藤叶是贝尔曼画的,她并非事先跟贝尔曼商量好了说:哎呀,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你反正老了,也活得差不多了,就你去画吧!

(生大笑。)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谁来回答?

吴恒亮:因为贝尔曼一生不得志,觉得自己活得没什么价值,所以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师:嗯,你的话让我想到了《夏洛的网》,当小猪威尔伯对夏洛的帮助表示感激并不解的时候,夏洛对威尔伯说:“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这本身就是你对我最大的帮助。我为你织网,是因为我喜欢你。然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该怎么说呢?我们出生,我们短暂地活着,我们死亡。一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时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我想,贝尔曼愿意舍命去画藤叶,不仅仅是因为想要为生命寻找一点价值,也同样是因为,他对这两个姑娘有发自内心的爱。我们看看文中怎么写他对这两个姑娘的爱。

生:“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师:道是无情却有情。

生:“天哪,像琼珊小姐这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

师:爱,让他有了拯救的使命感。

胡盈:我觉得他一直都没有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杰作是因为他内心缺少一种创作的冲动。而琼珊的境况激起了他神圣的使命感,他觉得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够对人的生命有用的,能够唤醒人的生命欲望的。

师:你说得太好了!是的,贝尔曼诠释了艺术的真正价值: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用来换钱的,而是用来启悟、唤醒、激励人的生命的!我想到同样是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中的主人公听到教堂的赞美诗之后,灵魂瞬间受到洗礼,想要重新做人。这便是音乐的真正价值。这些分析都很好,只是,难道苏艾不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艺术的价值吗?为什么画藤叶的不是苏艾呢?

吕淮清:因为苏艾要守着琼珊,怕她孤独,而且,她怕琼珊半夜起来看藤叶,所以守着她。

师(笑):哦,这个想法很可爱!不过,第二天琼珊命令她拉窗帘时,她还是无奈地照办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老贝尔曼在付出爱心的时候,他的理解更为深透。年轻的苏艾也许只能想到鼓励、关怀、照顾,还有为她挣钱治病这些比较具体的事情,但老贝尔曼的爱里边是包含了有智慧的。(补全板书:爱心的智慧)虽然苏艾将医生的话改头换面编造善意的谎言鼓励琼珊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但人生的智慧有大智和小智之分。人生的阅历不一样,智慧的深浅也会不一样。经历了几十年人生坎坷的老贝尔曼,更加懂得琼珊在这种境况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他用他和智慧和勇气将他的爱化为了行动。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作为施者(板书:施者),他的这个行动对他自己的生命状态本身有什么影响?

袁闻:这个行动让我感觉他的生命有了亮度。因为之前他只是一个失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意义的作品,只是替人充当模特儿换点钱来生活,整天只会唠叨,幻想,喝酒,让我感觉他的生命很灰暗很颓废。但他的这个行动让我感觉到了他生命的升格。

师:很好,在庸常的生活中,他已经失去了画家的身份,活着,只成为一种惯性。但他因爱而创作,因创作而死,实际是对艺术的一个完成,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好,那么,他的这个行动,对于受者(板书:受者)琼珊的生命状态有又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看看她前后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戴宇峰:之前她求死,之后她求生。

师:嗯,之前“求死”,她真的“想”死吗?

吴宇:我觉得她之前并不是真的想死,如果真的想死,就不会把生死寄托于藤叶。真的想死就不会考虑那么多,直接就去死了。(生齐笑)我觉得她其实还是很渴望能够活下去的,只是看不到希望,就很痛苦、无奈、绝望。

师:嗯,不错,她内心其实有很强烈的求生欲望,只是对于自己的处境很绝望。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拉她一把,而贝尔曼就给了她一个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

生(齐):撬动地球!

师:对!一个支点能够改变一个世界。贝尔曼给予琼珊的这个支点扭转了琼珊的整个人生!之前的她,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数叶子,也数算她最后的时光。在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没有掉落的时候,她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个段落最能表现这种变化?

生(齐):第48段。

师:好,齐读第48段。

(生齐读)

师:好,有什么变化啊?

郭丽菲:想吃东西了!而且挺讲究:要掺葡萄酒的牛奶!

吴玲玲:她开始感觉从前不想活下去是一种罪恶。开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了。

虞珍:她开始亲近苏艾,以前总是背对着她,对她说话冷冷的,现在却要坐起来看她煮东西。

曾馨:还爱臭美了,要一面小镜子!

师:嗯,这正好呼应了前面医生所说的哪句话啊?

生(齐):“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师:对,一个爱美的女孩是绝对不会想死的!当一个人获得信心的时候,他的生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琼珊用藤叶为自己的生命设定终点(板书:终点)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画一片藤叶为琼珊寻找到一个支点,从而延续了她的生命!所以我们看到,永远不要为自己设定终点(板书:永远不设),要不断为自己寻找新的支点!(板书:不断寻找)从前我们讲过哲学界的三大问题:生、活、死。小说中的这三个主要人物身上,恰好各有侧重地呈现了作者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想想看,分别是什么?

师:琼珊……

生(齐):生。(板书:生)

师:贝尔曼……

生(齐):死。(板书:死)

师:苏艾……

生(齐):活。(板书:活)

师:对,怎么活。苏艾一直活在盼望中,她一直相信她的好朋友会活下去,并且为了这个盼望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人活着,不能没有盼望。(板书:望)

师:透过琼珊,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是信心。

师:对,需要相信自己能活下去!(板书:信)那片叶子明显是假的,文中有几处伏笔。找找看。

生:第40段,“贴在墙上”。

生:第46段,“仍在墙上”。

生:最后一段:“在风中不飘不动”。

师:琼珊真的看不出来吗?你可以说她高烧糊涂了,也可以说她身体虚弱产生了幻觉,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齐)她根本不想去怀疑。

师:对,她选择了不去怀疑,当你不想去怀疑的时候,你就会相信!所以,相信,是一种选择。选择了相信,便选择了“生”。然后,贝尔曼用自己的死向我们昭示了人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

生:爱。

师:对,是爱。(板书:爱)有了信、望、爱,我们就能从容面对三大终极问题:生、活、死。现在,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想象中的天使是什么形象的?

孙迎洁(可爱地笑):穿着白袍,有一双洁白的翅膀,很可爱,很美丽……

师(笑):嗯,我想象中也是这样。读了这篇小说,如果我要你们给天使画像,你会以谁为原型?

(一半学生说苏艾,还有一半说贝尔曼。)

师:没有人选琼珊,因为她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对象是吗?我们都会觉得天使是来帮助人的。

马嘉琪:我会选琼珊。

师:你为什么选她?

马嘉琪:啊?还要问原因啊?(生大笑。好像他只是想标新立异而已,没料到我要他讲原因。)这个,因为她自己经历过痛苦了,就能够理解那些痛苦的人,所以能够更好地帮助别人吧。

师:说得真好!我们每个人都想像过自己会遇到天使,我们心中的天使几乎总是穿着白袍,长着一双洁白的翅膀,然而,天使也有可能长着摩西式的大胡子,有像萨蒂尔似的脑袋、小鬼般的身体,他(她)也有可能满身遍布伤痕,虽然如此,天使的一生却是充满了爱、祝福和使命。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不过,要我选,我也可能会选苏艾,苏艾真的很善良很可爱,但是很客观地说,读这篇作品,我们的目光都会不约而同地聚焦于谁啊?

生:贝尔曼。

师:是啊,甚至有人写赏析文章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贝尔曼而是琼珊,主人公到底是谁我觉得需要看作者的视角了,看作者倾向于表达什么主题。我觉得这个没有确定答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于贝尔曼,这是为什么呢?

严菲:我觉得他是因为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所以更加震撼。

师:嗯,他的大爱让他的生命放出光华。

周婷:因为整个故事和琼珊的人生发生转折的一个点就在于那片叶子,而那片叶子是他画的。

师: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关注那个扭转琼珊人生的巨大力量的源头。

计凤:这个人物前后反差太大了,所以特别能够引起关注。前面说他是个暴躁的小老头,根本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后面突然做出这样感人的举动,所以会特别震撼。

师:非常好!他的爱,改变的不仅是别人,还有他自己!所以生命中最大的奇迹是什么?

生:爱!

师:好,让我们学会在人间传递爱,将绝望变成希望!


课后思考,下一节课集中讨论:

1、如果将标题换作“最后的梧桐树叶”,如何?

2、想想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什么妙处。

3、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4、作者擅长描写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及爱情,是不是小人物的身上就一定会闪耀出朴素的人性美?(联读泰戈特的《窗》)


完整板书:


麦子的新书:


1.《生命语文课堂观察》(201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评论:

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他们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完全融在一起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的岂止是获得新知的满足,更是老师的智慧和炽热感情,以及这种智慧和感情迁移到自己心灵深处而点燃的蓬勃的生命之火。我想这可能是熊芳芳老师“生命语文”的追求和意义所在吧。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苏立康

从当下语文教师的评价标准上看,熊芳芳老师堪称语文教育——阅读教育的高手。她的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的才华、智慧,令语文界前辈汗颜,同辈敬畏。她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力与开掘的深度上。她的学识、理性与哲思(往往被认为是男性专擅的领域),使大多数男名师相形见绌。她是中语界最好的教师“之一”——为了表明我不太“特立独行”,只能作这样较为保守的评价。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 潘新和

熊芳芳老师的课,灿烂、深邃、丰富、精微,她总是能引领学生走到人性的深处,她用纯真诠释纯真,用叛逆解读叛逆,用虔敬顶礼虔敬,用浪漫拥抱浪漫。她的课堂上充满了具有“种子般力量”的语言和具有“种子般力量”的事例,足够你在课后饶有兴味地重温一千遍。在她的课堂上,你不期然地就卸下了一些东西,又不期然地拥有了一些东西——她把课堂变成了一个魔幻隧道,让每一个人一旦通过就变成了另一个迥异于先前的自己。“为生命而为,用生命而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课,担得起“人间好课”。

——特级教师、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 张丽钧

我们的课题《名师课堂教学细节艺术研究》,将熊芳芳老师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她的课堂教学,大气而细腻,简约而丰厚,挥洒自如而不失精致。

                  ——“精致语文”首倡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徐杰


2.《生命语文》(2017年7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评论:

熊芳芳老师提倡的生命语文与我提倡的生命美学十分一致,我仔细看了她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探索,非常欣赏。生命进入语文,灵魂进入语文,同时,语文也进入生命,语文也进入灵魂,熊芳芳的“生命语文”让语文真正成为语文,令人振奋,更令人欣慰。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著名美学家 潘知常

生命教育首先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关切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学校教育最为正当与高贵的努力。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课程,它首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学生有了丰富和纯净的生命情怀,阅读与表达自然就有了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熊芳芳老师首倡的“生命语文”是生命教育在课程与教学中最为卓越的落实,她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肖川

融激情与理性、思考与方法、广博与精透、课堂与生活于一体,是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但入之渐深,便会发觉知识只是桥梁,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人,是对生命的宗教性的关怀。这样的作品,就像一棵藏着粒粒黄金的麦子,朴素而悠远,自在而坦荡,执著而悲悯。不同类型的老师,会从不同层面的生命对话中获取不同的教益。

               ——南明教育及全人之美课程联合创始人、南明教育总校长  魏智渊



3.《高考大作文》(2017年7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评论:

芳芳老师是我们杂志“名师讲堂”专栏作者,主讲作文已近三年。她的每篇作品甫一发来,我都是第一个读者,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拜读,而且停不下来。她谈文学,也谈生活;她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她开辟写作新思想,领悟作文之常道;她意气风发,辞无所假,如一股清新之风;她人如其文,真挚动人。读她的文章,如欣赏一部精彩大片,让人荡气回肠,大呼过瘾之余,思想翻涌,精神明亮,醍醐灌顶。

——北京《语文世界》主编 田剑波

看着学生的那些文章,我常常想:天哪,芳芳老师是怎么教他们的呢?他们写下的文字,总是充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青草气息。是属于青春飞扬的写意,是属于成长漫长的困顿,是纷芜繁杂的辞藻掩盖下的真挚和心动——无论是何种风格类型,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认真足以让人欣喜。

——《求学·高分作文》编辑:卢燕华

熊芳芳老师的作文教学着眼于思维、情感、智慧与真理,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作文教学的难题,从理性的高度阐述作文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组装,而是精神的折射、情感的洋溢、思维的深入。熊芳芳老师灵动的语言、广博的阅读、理性的思考、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想、丰沛的情感、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是一般老师难以企及的。

 ——湖南永州市教科院 吴春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语文网2010年度之最人物)

熊老师为我们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真谛,把所有年轻的追逐和拼搏都化作最美丽的文字。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思考和真心的文字,让我们真正地体验到了,写作是带着感情的理性思考,语文是生活的一点一滴。

——武汉大学 夏星


4.《高考微作文》(2017年8月第二次印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封底评论:

我是芳芳忠实的拥趸。我曾在各种场合近乎饶舌地讲述芳芳带给我的感动和启迪,我曾向立志教好语文的同行近乎胁迫地推销芳芳的书。在我看来,与其说芳芳为语文教学而生,不如说语文教学为芳芳而待。芳芳之好,在爱,在智,在悯,亦在敏。这部及时推出的《高考微作文》,救了对“微作文”一筹莫展的天下考生。如果你有福得到一本,请接受我由衷一贺。——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十佳教师作家、

《读者》《意林》《格言》《思维与智慧》等签约作家 张丽钧


“微作文”,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片段写作,我一直视之为古老的文体,范本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论语》等。不过,这本书让我讶异的并非“微作文”这个概念,而是熊芳芳老师阅读的触角,以及阅读带给她的思维广度和言说的欢畅。她非常熟悉那些优秀的中国当代作家——理解包括这些作家在内的同时代人的经验和思考,显然有助于读懂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与事——这是不少语文教师欠自己的一课。也正是阅读的支撑,熊芳芳老师得以自由出入于语言学、文学、美学、文体学等领域,为自己的谈论灌注“思”的气韵。她不只是在谈作文、谈作文教学,她的文字深深纠缠她对人性之复杂、对人的命运之辗转的体恤与同情。

——诗人、大夏书系策划人、《教师月刊》主编  林茶居


微作文,或可称为断章,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建构,一是基于人性和审美的普遍的价值观,二是拥有相对成熟的语言自觉能力,即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写作者的辨识度,三是写作者不是靠知识的丰富性取胜,而是靠思辨的深度。因此,关于微作文的训练,事实上是对一个人的思想能力的训练,是关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的训练。每个人生活在这里,对着这个世界表达,价值观是如此重要,而微作文的写作,就是价值观的写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熊芳芳可谓精于此道,原因在于,她长期以来锤炼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深深懂得生命的秩序,而她恰好又是一个具有语言自觉能力的人,她对诗歌的体悟,对箴言的熟稔,让她的微作文训练课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语言张力。

——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苏小和



5.《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2016年12月第三次印刷,教育科学出版社,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和“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封底评论:

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一部谈语文教学谈得相当好的一部书,是一部理性色彩浓厚的著作,与这一领域某些浅显而浮泛的“经验之谈”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语文以及语文教学深切而独到的体悟,为中国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轩


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是一种屠宰式语文教学,就是将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大卸八块,弄死了欣赏。好文章有气息有温度,它是活的。熊芳芳用“心”触摸经典文学中的心灵气息和温度。这是最有价值的。

——20世纪最后的散文家、乡村哲学家  刘亮程


她用语文演绎和铺张生命的华丽和庄严,她从生命的视角观照和解读语文的内涵和指归,这样的课程自觉和人文担当,使她的课堂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追求和独特精彩,更具有了不同凡响的理性和高度。

——“本色语文”首倡者、著名特级教师  黄厚江


语文教育是要通过各类优秀语言形式的浸润和滋养,在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情中,培养学生功用性的语言素养和非功用性的精神素养,使之成为语言优雅、精神优美的健全的语文人。这是熊芳芳老师已有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的追求。

      ——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特级教师  郑逸农



6.《语文不过如此》(2014年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封底评论:

熊芳芳老师有自己思想人生的系统观念,这样宏观的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师中可谓凤毛麟角。她对许多文本的钻研深度,肯定在一般特级教师水平之上。尤其是对难度特别大的文本,如《等待戈多》的分析,达到的深度令人惊讶。

——语文教育家、著名学者 孙绍振


教育的理想,是心灵的交流,是师生相互发现、相互欣赏、相互提升,共同谱写生命的乐章。熊芳芳老师基于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所形成的这些文字,展示了她抵达这一理想的真诚努力。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家 王尚文


熊芳芳的美,是灵动、澎湃背后的隽永、宁静。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 潘新和


读熊芳芳老师的文章,不由想起博尔赫斯的一个篇名:“交叉小径的花园”。语文不是学理,而是一件美丽而芬芳的事,是以语言为脚步的旅行,这才是它的真相,沿着不同小径走进去,即会遇见自己的风景。只有性灵之人,才属于语文,才能恢复语文的本原,才被邀请走进语文的深处。虐待语文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是爱得不够造成。而熊芳芳老师在和语文恋爱,在和语文消磨时光,我把她的这些文章视为写给语文的一封封情书。她的丰富、细敏和深刻,是爱出来的。

——著名作家、央视一套《看见》栏目主编 王开岭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研究者及践行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家、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百度优课年度优秀讲师、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第五届“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命题人、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广州市骨干教师”、《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山东师大“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历经三年的研究成果,总主编巢宗祺)一书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十大名师与十大理念》(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成果)一书收录的10位名师之一。2016年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百年语文教育史上200位著名语文学者和著名语文教师)。系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四次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录像课《行道树》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栏目播出。2015年2月被《教育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生命语文:种子的事业》。2016年9月被《中国教师》“教学流派”栏目报道《“生命语文”十五年》。出版专著七部:《生命语文》(朱永新题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渊、王开东等题写封底评荐)、《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孙绍振作序,曹文轩、刘亮程、黄厚江、郑逸农等题写封底评荐,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和“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语文不过如此》(孙绍振、王尚文、潘新和、王开岭等题写封底评荐)、《高考微作文》(张丽钧、林茶居、苏小和等题写封底评荐)、《生命语文》(升级版)、《高考大作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等。 近年来应邀赴新加坡及国内各地讲课讲座400余场,指导学生在CN刊物发表文章500余篇。


生命语文熊芳芳

微信公众号:shengmingyuwenxff

欢迎分享,欢迎转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