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 需正视劳动力市场存量调整、需求收缩、供求结构失衡三重压力

毛振华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4-25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2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281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新冠疫情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出现调整,就业压力加大。具体来看,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一是劳动力存量市场出现调整。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给存量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来看挑战大于机遇。首先,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当前无论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均较大,这其中包含劳动者平均薪资水平提升以及社保缴纳等多种原因。在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会选取降低用工量的方式来缓解部分压力,从而导致存量劳动力市场收缩。其次,疫情冲击下,远程办公等新型办公形式的发展减少了存量劳动力市场需求。在疫情常发以及疫情管控下,人员流动受限,本是应急措施的“居家远程办公”逐渐被接受甚至部分企业将其作为常态化办公手段,长此以往,必然对存量岗位的用工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再次,一些存量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发生变化。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以及知识水平要求有所提高,对体能方面的要求则有所下降。


二是劳动力总需求出现收缩。劳动力市场需求收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原因,但更为核心的原因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需求下降。技术进步能大幅提高人均产出,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来看有利于增加劳动力需求,但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加大,使部分行业企业用工数量减少。当前我国劳动力需求下降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用工需求下降。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对维持我国就业市场平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来自于短期疫情冲击、中长期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社会心理、营商环境变化等多重挑战。受此影响,企业缺乏发展动力,投资和贷款意愿较为低迷。考虑到劳动力支出在中小企业成本结构中占比较高,为降低成本,减少用工量成为很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保生存的主要手段。


三是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用工荒”现象。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我国供给端得到较快修复,部分制造业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小家电等制造行业在出口增加的情况下用工需求有所增加,甚至出现“用工荒”现象。此外,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风险超预期爆发,房地产项目开工严重不足,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装饰建材建筑装修等行业用工需求同样出现收缩,同时还存在工资拖欠、债务拖欠等问题,受此影响,短期内相关行业同样面临“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劳动者的期望薪资水平提高,难以找到满足薪资要求的岗位。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建设和扶贫工程力度,乡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均出现较大提升,外出务工所要求的收入回报数额增加,而当前我国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难以满足劳动者的薪资水平。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步回落,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短期来看,经济结构调整叠加疫情冲击,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解决就业不足问题依然是当务之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新增1100万就业岗位,将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修复,预计今年顺利完成该目标的问题不大。但当前在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存量挑战、需求收缩及供需结构性错位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政策尤其要精准施策,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平衡:


第一,不仅要注意新就业机会供给,也要注意巩固现存就业岗位。近两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困境,部分企业濒临倒闭边缘,对我国保持就业市场平稳带来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稳就业既要重视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同时也要固定已经就业的劳动岗位,努力做到固存量、扩增量。


第二,不仅要注意劳动力需求的收缩,也要注意劳动力结构性供给不足。要加大“六稳”“六保”的政策实施力度,做到精准施策,助企纾困,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稳就业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活力,扩大投资生产,从根源上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劳动力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可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劳动者的综合技能。此外,东南沿海等部分地区用工难的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


第三,不仅要鼓励雇主扩大就业,也要合理引导劳动者薪资预期。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是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困境。在此背景下,引导劳动者形成合理的薪资预期十分重要。关于合理预期的引导和形成需要落实到政策层面展开讨论,而不能仅仅从宣传手段上来对其进行引导。如何在加大公共投入和建立求职者合理预期中找到平衡点,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第四,不仅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稳就业、保就业。保持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和关键一环。在保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就涉及到雇主和劳动者的关系问题,如何在市场主体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实现雇主与劳动者权益的平衡是相关部门进行工作部署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延伸阅读

刘元春: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仍要持续加码


王晋斌: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剧烈波动的高风险期


卢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监管政策法治化更利长远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疫情下我国就业模式变化、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刘元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稳消费信号


刘元春等专家谈严峻内外环境及中国应对之道


王晋斌: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经济面临的通胀冲击


刘元春:今年要真正回归积极的财政政策


秦虹:2022或成发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制度大年”


刘元春看两会:“稳”的信号明显,“进”的步伐有力


王晋斌:避免对通胀过度反应还是美联储3月会议的主基调?


刘元春、姚洋、汤敏权威解读两会提出的5.5%增长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