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聂辉华:价格歧视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正常营销策略

搜狐商学院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4-25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本文转载自3月1日搜狐商学院。



本文字数:1230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问题一直备受大众关注。一些企业利用个人信息搞大数据“杀熟”,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让消费者十分反感。美团、携程等互联网企业对用户大数据杀熟都曾被推上风口浪尖。


那么,大数据杀熟是否就是价格歧视?单纯的“价格歧视”并不一定侵害消费者权益,它更多的只是电商经济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正确认识“大数据杀熟”现象,才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权益是否被侵害以及如何去维权。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中是合理的,即针对不同的客户收不同的价格。


比如看电影的时候会发现周五和周末的票价较贵,周一到周四的票价却很低,这就是价格歧视,这是很正常的供给和需求调整的结果,是市场认可的。


营销策略层面上看,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和效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针对不同需要实施不同价格,是合理的。价格歧视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正常的营销策略。消费者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大家对于价格歧视的接受程度有差别。比如大家比较能接受的是按时间定价、按高峰期定价,或者按群体定价等。


消费者不能接受大数据杀熟,更多是感情上,跟经济效益没有关系。消费者很难发现企业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违规行为,因为大数据杀熟跟普通的价格歧视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是手段不一样。过去只能对人群进行粗略划分,然后决定给消费者推销贵的东西还是便宜的东西。现在企业有大数据了,直接就知道你有钱没钱。无非是大数据把过去隐性的价格歧视具体化了。


最后,不应该去指责大数据杀熟,而应该培养更多的竞争,有了足够的竞争,厂商就自然会倾向于让利更多给消费者。如果没有竞争,就算不允许大数据杀熟,也可以用普通的方法来杀熟。




延伸阅读

毛振华:俄乌冲突对能源和股市形成短期影响


王晋斌:国际金融市场对俄乌军事冲突的反应


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乌克兰主权信用级别被下调至CCCg,也已进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荐书】《读懂共同富裕》


王晋斌:2022成为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大年


刘元春2022两会前瞻: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增长是重中之重


于春海:共同富裕需共同努力,做大、分好“蛋糕”


刘元春:大力推动奥林匹克“北京精神”与“全球意涵”的融合


俄乌冲突对乌克兰主权信用水平冲击明显,对俄及欧盟短期冲击有限,中长期不确定性较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