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珠三角艺术地图中的“未知地带”

99艺术网 99艺术网 2022-09-20






未知地带:思变

Uncharted 

Territory

For a 

Change



深圳这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城市总是拥有不知疲惫的魅力与激情,她开放、包容、且在不断变化。而当代艺术则是其温度和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1年12月26日,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开幕,“未知地带:思变”是这次双年展的主题。基于对大流行时代下生活轨迹与社会活动的变化、遍地开花的自媒体与网络时代线上公共议题的讨论——这些新的现实为艺术机构、艺术家群体及两者之间的关联重构出新的“未知地带”。而这种“未知”也驱使着深植于在地的机构探索更好的艺术实践和自我生长能力;驱使着艺术工作者重新思考新的工作方向;周期性大型展览也在前景未明中寻求应变方式。


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已进行到第六个年头,面对本届资金削减、时间紧促等实际问题,策展团队也在切身实践着“思变”的课题,呈现出一场对于“变化”的观察与实践的双年展,以勇者的姿态投入未知地带。




现场图   More



“未知地带:思变”由“双年展机制”“空间与实践”“艺术组织、群落与计划”“珠三角艺术概念地图”四个单元构成,展览内容以文献、影像和历史图片为主,涵盖绘画、雕塑与装置等多种媒介的艺术内容,在回溯中建构,对文献资料展开开放性对话,从历史架构中寻找已沉淀的艺术特质,继而以广东本土,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作为地域上的“自我”,对经济腾飞下发展出的本地双年展提出思考,将艺术群体和泛机构实践作为对象,重新主动进行定义、实践与构建,在突变的时代环境中行走出新的出路。





第一单元

双年展机制

×

用双年展思考双年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深圳雕塑双年展

广州三年展

广州影像三年展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自90年代末,深圳和广州开始形成周期性常规大型展览。发展至今,这两座城市仍然是大型周期性展览密度最高的广东城市。这与其公立艺术文化机构的持续发力有密切关系。




第一单元展览现场




本单元选取广深两地与当代艺术关联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双/三年展,以出版物为文献基础,对不同大型周期性展览的历届内容进行抽样呈现。 




展览现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展墙


展览现场-深圳雕塑双年展展墙



同样都是以特定艺术类型作为对象的“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雕塑双年展”,前者从关注水墨画的生存和发展,到对不同国家与城市以专题单元加入,对媒介总类进行延伸;后者从对雕塑本体的思考,延伸到公共艺术、城市景观、生态城市及对民众公共生活的干预。




展览现场-广州影像三年展展墙




而旨在推动当代摄影和文化发展的“广州影像三年展”似乎也处于同样的情境:自2005年创立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于2017 年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从“摄影”到“影像”的更名,似乎也宣告着单一媒介的表达在时代背景下的被动与尴尬。而随着当代艺术跨学科合作成为常态,以单一艺术类型为名的双/三年展将如何发展? 




展览现场-广州三年展海报资料



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广州三年展和重点关注城市与建筑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则走出不一样的路径。前者对本地艺术史的梳理与对前沿文化的思考探索,为广州构建了具有深度的开放文化交流平台;后者将深圳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采取“城市策展”的策略和机制,试图激活城市边缘空间,形成展览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 




第一单元展览现场




用双年展思考双年展,双年展的溯源思变是否应该提出新的思想,避免成为其他商业推手的展览形式?双年展是否能对现有机构的运作方式提出挑战?不同双年展存在的延续性困惑如何解决?在未来,如何构建合理的艺术双年展机制,增强其有效性和公共性,以机制批判反思展览的构建与形成?——我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这或许可以成为思考的开端。







第二单元

空间与实践

×

利用空间,融入空间或者超越空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

广东时代美术馆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

扉美术馆

镜花园

深圳大学美术馆

K11 Art Foundation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连州摄影博物馆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设计互联

坪山美术馆

和美术馆




大流行背景下,以美术馆为代表的艺术机构,似乎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中,在社会现实和自我定位之间,更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空间和社交媒体。而原本的具象建筑空间,与具体的语境空间,如其所处的城市空间、社区空间或者文化空间,也为实践带来新的改变。




展览现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墙


展览现场-深圳美术馆展墙


展览现场-广东时代美术馆展墙


第二单元展览现场


第二单元展览现场




近些年,深圳陆续建成由国内外知名的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美术馆与博物馆,新十大文化设施也在城市日程之中。艺术实践被展示于精心设计的建筑体中,如何融入当代生活,体现社会和文化的情境,成为众多美术馆转型的方向。地处市中心地区、城市居民社区、边缘村落,甚至田地中的美术馆机构,在高校中与艺术相关教学挂钩的美术馆空间,都在努力将自身定位从传统展示空间转变为真正具有公共性的空间,与公众对话,成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提供一个开放的艺术交流平台。 



空间与艺术实践之间互相交融又互相限制,本单元从美术馆机构对自身的空间发展脉络和过往的项目回看,从正在进行中的实践阐述,如何利用空间、融入空间或者超越空间,进行知识生产和艺术实践。





第三单元

艺术组织、群体与计划

×

野生鲜活的广东艺术生态


大尾象工作组

博尔赫斯书店当代艺术机构

湖庐

阳江组合

观察社

大乾艺术

录像局

黄边站

握手302

鳌湖艺术家群体

啾小组

顶上空间

卤味高清频道

做海计划

打边炉




第三单元展览现场



本单元邀请多个自力发展的艺术组织、群体与计划,它们活跃于不同的时间段,有着各异的实践或者研究着眼点。90年代就在珠三角地区展开“街垒行动”的大尾象,2000年初成立的以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和方言为创作的阳江组合,到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啾小组和受粤语和珠三角流行文化影响的卤味高清频道,何俊彦与渔民一起渡过的海上实践——“做海计划”等,都是对特定时空的回应。




展览现场-“大尾象工作组”作品资料


展览现场-阳江组作品资料


展览现场-卤味高清频道、“做海计划”、顶上空间作品资料



而民间艺术机构,从事的实践工作也各有侧重,博尔赫斯书店当代艺术机构“用文学的方式做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做文学”,打边炉以文本为工作中心,录像局和大乾艺术则分别侧重于影像存档和影像艺术实验与交流工作。


在艺术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上,观察社和黄边站设置在广州居民区中,顶上空间和握手302位于城中村建筑,鳌湖艺术家群体在城市较为边缘的村落聚居,湖庐则从距离广州市区一百多公里山林中的地下构筑发展出来。 




展览现场-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展墙


展览现场-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出版物




这些自发的艺术组织、群体与计划,提供了不同的自省性实践,它们生长出新的想象,发出新的声音。它们不是存封的档案,而是鲜活的个体与实践,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虽然它们通常需要直接面对更现实的考验,比如资金来源不稳定、人员不足、缺乏法定支持条件等,其经历往往也比公立机构起伏大,生命周期性短,可持续性弱,然而,它们在主流之外进行创造,提供了某种标准之外的野生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生命状态。





第四单元

珠江三角洲艺术概念图

×

珠三角艺术成为“全球艺术”

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两版概念地图展出

珠江三角洲艺术概念地图

(侯瀚如、M+、亚洲艺术文献库、广东时代美术馆)




第四单元展览现场




从1990年代到今天,在接近30年的工作中,策展人侯瀚如策划了一系列聚焦于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和城市化课题的研究和展览,以及机构建设的项目。珠三角的艺术和文化生态的发育和变化,既是这个中国的对外门户作为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基地从“世界工厂”变为“东方硅谷”的过程的产物,更是这种发展模式所促成的“内部全球化”的探险过程。




第四单元展览现场




在艺术,建筑和城乡文化领域的创意者们,以自发而团结,独立而独特的姿态和方式构建了一道道活跃和多元“创意风景”,成为“全球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2003年,侯瀚如在威尼斯双年展策划的“紧急地带(Z.O.U. – Zone Of Urgency)” 里特别设置了“广东快车(Canton Express)”的部分,继2002年光州双年展展示“博尔赫斯书店(Borges Libreria)计划”(以及“Para Site”和“录影太奇(Videotage)”等)后,更有系统地推出了珠三角地区当代艺术“势力”,并引发了此后20年的一连串发展: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的建立,第五届国际当代雕塑展“第5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2005年的广州三年展“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建立,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举办(尤其是2017年对城中村的介入),直到今天极度多样而活跃的当代艺术活动。2017年M+ 在香港重新制作和展示了其收藏的“广东快车”。侯瀚如为此与M+ 及AAA(亚洲艺术文献库)合作绘制了“珠江三角洲艺术概念图(Mind map of Pearl River Delta)”,作为展出的导引。今年,在策划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无用之用”同时,侯瀚如和时代的团队合作,在2017年版的概念图之上发展出其2021(后)疫情版。



展览现场





Q A &

// 99艺术网

×

// 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策展团队-上启艺术

杨勇(策展人)

纪浩如(副策展人)



99艺术网

本届双年展的策展背景是什么?选取这38家珠三角机构有什么样的思考?他们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及典型性?

杨勇: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的经费来自于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本届资金在较上一届的情况下少了一半,因此展览经费特别有限。在策展方面,这次主题是“未知地带”,有别于前几届展出内容都是艺术作品的状况,我们换到一个跟通常展出状态不太一样的角度,希望展出的内容能更面向机构,面向我们共同的艺术实践,展出内容里也有相当多的艺术事件是我曾经参与过的。



我个人在珠三角生活超过26年,见证了珠三角的艺术的发展,包括这38个珠三角的美术馆、艺术组织、艺术群体和艺术计划中的一部分,比如传统的美术馆、后来建立的新奇的美术馆、我们在那做过展览的、发生很多讨论的美术馆。除了机构以外,也有艺术家组合,比如大尾象这样在珠三角具有历史地位的艺术家组合,卤味高清频道、啾小组等年轻艺术组合。参展的机构和群体在这个区域勾勒出时间的跨度,我们希望在此框架下,表达珠三角在当下如何建设当代艺术的情形。



这些年社会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对艺术产生了影响,也改变了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国的当代艺术作为世界艺术的一环,它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做出的不同表达反映了我们的艺术体系。在地理层面上,则反映了区域的兴起,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在珠三角区域里的机构或者艺术家组合远比我们选取出来的要多,我们带着一些判断标准,选择出目前的参展名单,比如根据珠三角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他们对本土艺术实践的参与性,他们是否引导或主动参与当代艺术的生发。

纪浩如:此次双年展有一个策展背景是疫情之后,全世界各地的双年展都在经历延期举办的情况,很多艺术机构也面临着需要改变过去已有工作模式或惯性的境况。在此背景下,作为参与其中的一方,我们也希望可以更深入了解本地艺术行业的工作,了解它们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珠三角的艺术组织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的代表性一方面来源于它们不同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则是在相似工作方向下的不同工作模式和侧重点,我们期待给观众呈现的珠三角艺术面貌是多元包容而具有活力的,尽管不同的机构或者团体,比如公立美术馆和自我艺术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工作内容大相径庭,但它们都同样积极主动地面对现状并希望作出改变。希望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呈现的展览内容是珠三角为主的艺术面貌的一个索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99艺术网

现场的展品、文献和资料以“艺术生态圈”的方式陈列展示,展览内容的主次重点是如何思考和设计的?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过程有没有遇到什么具体问题?

杨勇:我特地去广州找建筑师何健翔一起讨论,我们从广东人围着吃饭的场景出发,谈到“围餐”的概念。虽然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有一些调整,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展厅内有些像“艺术生态圈”的展陈设计。 




在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过程中,美术馆和机构对他们的生产有自己的梳理方式和想法呈现,比如说观察社,他们希望委托一个艺术家做个新的作品在现场展出,表现他们的角度,比如说维他命艺术空间,他们认为自身的出版物代表了镜花园一个很全面的样貌。我们和设计互联在展厅外围的空间做了一个社区活动,这表达了他们在社区营造上的活跃性。除此之外,香港M+的支持非常可贵,他们的出版物在珠三角的展览上出现,让更多群众了解到他们的工作。

我们在尊重彼此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式上,想要生产一些新的可能,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合作集中呈现珠三角当代文化的活跃和艺术的多样性。



展览现场展出文献(部分)


展览现场展出文献(部分)


99艺术网

珠三角地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生态,您认为其与北方、江浙沪、及西南艺术群落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杨勇:珠三角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生态,目前的展览就像是几十年前库哈斯对珠三角的认识和研究。从建筑和地理来讲,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大湾区的构建,珠三角逐步地从“加工工厂”的概念变成了“创造生产间”。每个城市的定位、生态规划和形象都在随着国家和世界的改变作出回应。所以我相信艺术生态也随着我们的城市发展的改变而做出调整。

珠三角非常有趣的地方是,它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广东的传统文化,比如岭南画派,或者是说我们的现代艺术先驱们的实践,他们对后来所有人的影响。我们也在试图保留并传递这种影响传递给年轻人。而本土艺术机构的责任,则在于它的输出和呈现,它们如何处理商业、城市发展的关系,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那么同样地,北方、江浙沪、西南艺术群落,他们有着各自的地缘关系,这和他们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式有关。他们对在地艺术的传承,以及面对新时代的调整策略都会有不同的表达和呈现,因为这样的多元性才构成中国当代艺术丰富的生态。


纪浩如:珠三角地区艺术生态的特点根植于它的地缘以及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与香港和澳门的邻居关系使它更早接收到西方文化,所以珠三角不存在资源高度集中在一个城市的状态,虽然以广深为主,但大家都各自生长,松散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城市区域,整个生态呈现一种包容的状态。但是随着网络和时代的发展,全国其他的地域,或许在更年轻的群体中,这种各自生长的状态也在明显增加,艺术群落的不同可能在减小,但是关于在地性的差异性讨论在增加。

展览现场


99艺术网

在深圳,艺术介入公共生活的语境更加鲜活和直接,与市民日常生活也更紧密,在这样的土壤之上,未来的艺术生长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杨勇:相对很多城市来讲,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历史会比较短,所以本土的艺术是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而有意地引入不同的内容。

艺术家们对深圳的生活环境、城市建设有着非常直接的一种表达和感知,从90年代开始,他们依然执着于绘画本身的创作作品,这是珠三角艺术形态非常有趣的一种表达。


这个城市还有更多元的艺术在同步生长。深圳不同的政府机构、文化类机构,包括规土局、城建局,他们都在试图跟艺术发生更多的联系,助力城市的更新变化,也为扎根城市的艺术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我们的上启艺术,我们积极地参与了各种艺术实践,比如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通过联合起建筑师、艺术家,甚至更多领域的从业者们的工作,以各种活动激活城市中的边缘区域,为大家提供不同的角度认识城市,也让其得到关注。然后由此展开更多的讨论,引起区域性的改变。这是一种非常鲜活和有价值的艺术参与,以艺术介入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的一种可能。


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土壤之上,生长在城市的未来的艺术会有更多元的可能,艺术会参与到公共设施,甚至非常重要的城市建设中,成为大型的文化艺术设施项目,他们在其中慢慢地扎根生长,成为深圳艺术生长的面貌,乃至于成为艺术的结果,这会是未来城市一种很大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和美术馆视频资料


99艺术网

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从15年起举办了四届,您如何思考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发展脉络?同时我们也很好奇在这一届的“思变”后,在下一届会有怎样的规划。

杨勇:从2015年到2021年,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能成功举办四届是一件很可贵的事情。这项目依托于政府背景下,我们还能从一个非常专业的角度去做如此不同的探索,我们也持续地在支持年轻艺术家们呈现他们的思考,希望这个展览可以对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我们需要对双年展的未来做出反思,也希望它能引起广泛讨论,我们思考如何应对这个变化的艺术生态,如何面对商业对于艺术的侵入,所以我们仍需跟美术馆、双年展机制、艺术机构和艺术团体、艺术家们有更多交流。经过这次的工作和讨论磨合以后,我们其实也在深入思考我们下一届双年展要如何延伸,我们带着具体的问题和期待出发,以珠三角作为聚焦点,同时也会面向更宽泛的地方,这是我们创办双年展的初衷。我希望展览可以健康地走下去,然后有更多人加入和参与,对当下的状况有更敏锐的反应,让它成为一个更为开放的机制,其中的可能性是我们未来值得期待的。

在今天这样的时刻,我们认为艺术能给予我们更大的信心,能帮助我们完善个体思想上更重要的一种构建。


“未知地带:思变”展览现场



关于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

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Shenzhen Biennale of Contemporary Art)创建于 2015 年,是一个立足于深圳本地,重点关注珠三角地区当代艺术的大型艺术展览项目。这个创建时间不长的双年展,正在经历不断调整、改变与成长的阶段,试图用灵活开放的态度创造更具特色与丰富度的展览交流机制,建立深圳与珠三角、深圳与中国、深圳与亚洲及国际文化艺术网络的连接,将地方性的当代艺术纳入全球当代文化的讨论框架中。

自2015年创办之初,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就将地方性的当代艺术纳入全球当代文化的讨论框架中,根植本地,关注深圳、珠三角地区与世界的关系,向内思考,进行自我梳理,包括深圳当代艺术文化的演变历程、城市美术馆建设热潮等。



往届回顾:


2015年,第一届BCA以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为契机,在政府及多家企业的支持下,邀请了100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及建筑师及多个深圳本土艺术机构,先后分别于深圳大学美术馆、蛇口价值工厂、光明智慧城举办,展示了35年间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


2017年,第二届BCA开始成立学术发展委员会,现有委员包括:侯瀚如、栾倩、万捷、徐文玠、杨勇、赵趄等。第二届BCA以“城市(是)美术馆”作主题,选择美术馆作为梳理城市文化架构切入点,多维度探讨美术馆本身——从具象的机构到抽象的概念——与当下城市及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2019年,第三届BCA的主题为“观念、形式与日常化”,回归探讨艺术自身最重要的两个概念:“观念”和“形式”,在艺术融入日常实践的过程中,思考艺术实践在当代语境下的演变。


2021年,第四届BCA“未知地带:思变”正在展出,带着审视与追问再次出发。“未知”意味着不确定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相信艺术本身便会在时间的前行中给出最好的回答。



未知地带:思变

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

Uncharted Territory: For a Change

The 4th Shenzhen Biennale of Contemporary Art


本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Funded project of Shenzhen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on Funds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2月20日

Duration: Dec. 26, 2021 - Feb. 20, 2022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Venue: C2 Exhibition Hall, Northern Section, OCT-Lof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Organizer: Shenzhen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承办单位: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美协艺术策划艺委会

Operators: Shenzhen Artists Association,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of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Shenzhen Artists Association Art Planning Committee


鸣谢: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华侨城华南投资有限公司

Acknowledgements: OCT Group Co., Ltd / OCT South China Group

场地支持: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Site Supporter: Shenzhen OCT-LOFT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合作支持:深圳市青风兮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谷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Support: Cyan Wind, Guangzhou Gud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o., Ltd


统筹:杨晓洋、陈向兵、郝强

Coordinators: Yang Xiaoyang, Chen Xiangbing, Hao Qiang

策展人:杨勇

Curator: Yang Yong

策展执行:上启艺术

Curatorial Team: Shangqi Art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

  1. 文森特·勒罗伊:被放大N倍的万花筒是什么样子的?(文末福利)

  2. 李剑光:一位年轻“老”前辈的画廊30年

  3. 群英汇聚畅谈澳门未来艺术生态

  4. 收藏当代艺术应该如何入门 ?

  5. 一展看全当代艺术大咖杰作,2021成都双年展版块精选(下)

  6. 新年献词 | 艺术,感谢你古板的执着

  7. 刘野:“消失”在梅纳尔的光韵中

  8. 硬件提升的第二届广州当代艺博会落幕了,展商的反馈如何

  9. 101岁的韦恩·蒂珀去世了,他为何大半辈子都在画蛋糕?

  10. 中贸圣佳2021秋拍启幕,现当代板块有哪些亮点?

  11. 融汇古今中外 上海明轩2021年秋拍“一间屋”即将隆重登场

  12. 第二届广州当代艺博会:南方艺术生态的打开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